幾天前,華升富士達電梯結束了6月份第四場電梯安全校園講座,孩子們的熱情一如既往。一位學校老師說,她起先以為是一場打著安全旗號的商業宣傳,沒想到這次講座有動畫、有講演、有問答,還有電梯技術專家現場拆解設備,“教得貨真價實,真是安全科普雙豐收。”
像往年安全月一樣,今年6月,華升富士達電梯安全教育小分隊快馬加鞭地跑了北京、西安、武漢等幾座城市,從接洽學校、現場開講到跟蹤反饋,一切輕車熟路。
電梯行業都忙著收割市場,華升富士達電梯卻在為安全教育拓荒。這種不能為企業KPI加成的事,華升富士達電梯卻像老牛犁地一樣干了7年。
這7年是中國電梯行業狂飆突進的7年,也是國人對電梯安全從無知到空前關注的7年:
全球各大電梯品牌在中國競爭割據,中國電梯行業迅速多元化,本土品牌強勢崛起,以多樣、分散、低價的優勢薄利多銷,擠壓高端品牌的生存空間,整個市場進入利字當頭的野蠻生長狀態。
2014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正式實施,電梯市場終于有了明晰的行業護欄。而在使用終端,與行業迅猛擴張不匹配的是,普通大眾對電梯的認識既充滿神秘的好奇,又因為事故的發生充斥著夸張的恐懼。
“不知道電梯構造,不遵從電梯使用規范,不信任電梯安全。”華升富士達電梯工作人員表示,電梯安全教育不只是針對孩子的常識科普,更是針對成年人的規范提醒。
2015年1月,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醫院樓內,一陪同就醫者與他人發生爭執,廝打過程中撞開電梯門,導致二人墜下電梯井;
2015年10月,在重慶軌道交通3號線車站廳內的扶梯口,一名男孩背靠扶梯的扶手帶玩耍,不慎摔倒被卷入扶手帶與地面夾角處;
2015年12月,河南省海口市一小區內,一名住戶被困電梯內等待救援時,試圖從轎廂內扒門爬出,不慎墜入電梯井;
2016年1月,香港港鐵太子站扶梯上,一名小男孩因為鞋帶沒綁好而松脫,鞋帶被卷入扶梯夾縫中摔倒;
2016年2月,一名貴州男子在侯梯廳與同伴爭吵,突然助跑飛踹電梯門,導致電梯門脫落,人直接栽進井道;
2017年3月,貴州省遵義市康海四季花城小區,一名22歲男子等候電梯時踢踹電梯門,然后靠在門上,不料電梯門突然打開,男子掉了下去。
……
當中國的電梯保有量躍居世界第一,當電梯已成為普通人出門的第一件交通工具,電梯使用規范卻是大眾熟視無睹的盲區。
不要扒電梯門,不要倚靠在門上,不要沖撞轎廂,不要趴在扶梯扶手上,小心衣物夾進縫隙,不要逆行,不要在電梯上打鬧……這些基本的電梯乘用規范就貼在轎廂里,10年前就有人因為扒電梯門而墜井,10年后依然有人以同樣的方式拿生命開玩笑。
隨著中國電梯保有量增加,特別是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進程推進,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會成為電梯高頻用戶,電梯安全教育的必要和緊迫性猶如掃盲。
由于周期長、成本高、效果慢、專業性強等原因,電梯安全普及的腳步挪動緩慢,政府、學校、企業、社區都在嘗試以不同模式切入。從2010年起,華升富士達電梯以“質監部門+企業+學校/社區”的形式,在幾十座城市展開地毯式普及,一場曠日持久的電梯安全掃盲默默推進。
在電梯行業“戰國時代”,像每個行業的亂世一樣,新生企業可以“亂拳打死老師傅”,但對那些愛惜羽毛的老字號而言,它們的品牌積淀和價值感召是打不散的。
今年安全月,杭州、鐵嶺、衡陽、重慶江津區等許多地區,都以政企合作的形式開展了電梯事故救援演練。
星星之火開始燎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