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志與廣告
上海電梯
《上海電梯》創刊于1988年8月,是我國電梯行業辦刊最早的雜志之一。因為它一直堅持以電梯技術理論和應用技術為主的辦刊宗旨,受到國內電梯企業和相關企業及廣大讀者的...
點擊閱讀電子雜志 >
埃略凡特文化傳播DM雜志
2009年1月創辦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傳播廣告》。它不僅能擴大電梯企業向社會各個層面,尤其是房地產企業和物業單位的信息傳播和全面交流;也讓房地產企業及物業公司從...
點擊閱讀電子雜志 >
馮侖:為什么大樓著火時我選擇電梯逃生,而不是樓道?

??不管是住宅還是商用不動產,都有一個概念叫做「容積率」。很多人批評我們,說「容積率太高」,所以我們到成都,到西安,到任何一個城市,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密度。


??我們去在全世界范圍內看那些城市密度最大,但是又比較舒服的地方。


??日本的大丸地區,1 平方公里,建 600 萬平米的建筑;人口最密集的芝加哥,它的盧普區 1 平方公里建了 1000 萬平米的建筑,但這個地方就有點壓迫感了,不如日本舒服。


??新加坡也很有意思,原本國土面積是 570 平方公里,后來填海擴張到 700 多平方公里的時候,承載的人已經有也是 580 多萬了。現在新加坡規劃的新住宅區,1 平方公里就有 4 萬人,但是我在那里住了 1 年多,感覺非常舒服。


??我們過去經常的概念里覺得,似乎是越松散、住的密度越低越好,但其實密度本身并不是一個特別嚇人的問題,只要規劃得當,我們可以有大丸這樣的享受,也可以有新加坡的這種便利。


??在提高城市密度的問題上,我們遇到了很多技術性的質疑。


??一是「高了不接地氣」。但「地氣」這件事兒,就像中國人說的「上火」一樣,誰也沒見過,但什么都能拿它來解釋。如果越接地氣的樓越好,那究竟是一樓小孩考北大概率高,還是 20 樓以上考北大的概率高?到北大去看,住在平房的一定是少數,中國絕大部分城里人都不接地氣,都在樓里,但都比原來聰明。


??第二個質疑就是「消防」,這是我們在規劃中碰到的最多的問題。那么是胡同著火好救,還是大樓著火好救?胡同里一著火,連個消防栓都沒有,車也開不進去,火燒聯營地就燒沒了;大樓里如果是小火,基本上沒事兒,就算是大火,在一開始規劃設計地時候也已經把技術上能防范的考慮進去了。所以,現代大樓的存活率遠比傳統的胡同要高。


??現代城市消防技術的進步,已經大大提高了在樓里存活下來的概率。比如 541 米的世貿中心,「911」后復原狀態時發現,造成當時人員傷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雖然設計了消防通道,但是沒有考慮到緊急的狀態,就像當時中國所有的高樓一樣,只有一個逃生通道。一旦有緊急狀況,救火隊員往上走,逃生人員往下跑,就都堵在路上了,一堵,就容易發生踩踏。所以,「911」之后最新的 1 號樓就調整成兩個通道了,救火的、逃生的各走一邊,犧牲一點大樓面積,但是一旦發生事故,存活率能大大提高。


??第二個原因,著火時候的濃煙問題。我有一次剛入住到上海的四季酒店,就碰到廣播播報火警,我也是頭一回碰到。當時我住在 23 樓,我就糾結:走消防通道,還是走電梯?最后我決定走電梯,因為我覺得火剛上來,電梯應該沒問題。


??我為什么不走樓道呢?我知道當時「911」的時候同樣遇到這種問題——著火的時候,樓道就相當于一根煙囪,所有煙都往上拔,走樓道就會先被煙嗆死。所以「911」之后又出現了一個「氣幕技術」,用一股強大的氣壓,把濃煙壓制下來,保證人在通道里面還是能存活的。


??所以,城市里的消防技術、防火規范遠比鄉村低矮的房子做得好,就算是高密度,也可以做到方便、安全、有效率。


??一個城市要不斷地提高密度,靠什么?建筑技術。如果沒有建筑技術,一棟樓幾萬個人,怎么往上蓋呢?全世界范圍內有一個統計:一座城市大概每 100 年會生長 70 多米,而這個生長的過程,主要依靠的就是技術。


??從美國大危機之后一直到二戰結束,也就是 1929 年到 1956 年,這段時間里,曼哈頓掀起了第一個「摩天大樓時代」。在那之前的建筑技術,就是用石頭、柱子造最多二三層樓,有穹頂有尖頂,但上面基本不住人。金融危機之后,曼哈頓變得非常擁擠,于是出現了現代建筑的「三大技術」。


??一是鋼結構。要建高樓,一定要用鋼結構,那么往上蓋樓的基本結構問題就解決了。二是電梯。即使有樓,要是沒有電梯,人要怎么上去?但是當時的電梯只有最簡單的垂直升降功能。第三個技術是玻璃。如果都是石頭建材,往上建 20 層,建筑的自重太重,地基受不了。


??有了這三大技術以后,把建筑蓋高就變成了可能。等摩天大樓建完,曼哈頓平均生長了差不多 100 米,現在的很多高樓都是那個時候建的。


??但這三大技術還遺留了一個問題。因為當時的技術很簡單,所以那時候的建筑功能只能簡單化,沒有綜合體,寫字樓就是寫字樓,住宅就是住宅。但是最近 30 年來,特別是在「六本木時代」之后,建筑又出現了三大技術的改進,使建筑復合功能的多樣化變成可能。


??第一是通訊技術,保證能在復雜功能的建筑里找到你。以前太復雜的建筑結構,人一進去可能就找不著了,這就有安全問題。而通訊技術能讓所有人都無處藏身,走哪兒都方便。這就帶來了建筑功能復合化的可能。


??一個城市基本上承載了 120 個功能,現在一個復合建筑的功能就可以做到 10 個以上,包括酒店、公寓、劇場、車站,甚至在上面再做工廠、農業,這種行為的多樣化,都要靠里面的通訊連接起來。


??第二個技術就是能源技術,保證不管在多大的空間里,光線、溫度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為功能多樣化了,舒適度反而降低了。第三就是納米技術,建筑材料改變以后,建筑就不會被高而產生的自重壓垮。


??最近的建筑,除了功能多樣化外,高度又開始長了。現在已經建成的,并且在運營的最高樓是迪拜哈利法塔,828 米,從地面到最頂樓只要 57 秒,這就是技術的進步。


??現在,500 米以下的建筑太容易蓋了,這已經是常規技術了,要蓋到 500 米以上才算在技術上有點挑戰。在拉登老家吉達,有一座正在建的樓,大約有 1000 米高,樓名就叫「一公里」;巴黎也有一座在建的,1100 多米;阿拉伯的首都阿布扎比,正在籌備建 1200 米的高樓。


??技術的進步太重要了,沒有這些,我們的城市要向上長也不大容易。所以,其實技術決定了土地是「無限」的,所有人都覺得城市太密集沒法住人,但我們要在實踐中慢慢說服大家,讓大家知道這個密度沒有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 | 亚洲综合最新无码专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 亚洲第一综合色|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亚洲国产第一页|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无线码| 狠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俺| 久久久久综合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六月小说|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手人婷| 日韩综合在线观看| 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 色婷婷狠狠久久综合五月|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2021| 久久涩综合| 天天看天天摸色天天综合网|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新一区|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精品一区|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91成人亚洲综合欧美日韩| 久久综合香蕉国产蜜臀AV|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守人婷 |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看|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色婷婷综合缴情综免费观看 | 激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高清| 欧美国产日韩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综合| 国产人成精品综合欧美成人| 亚洲欧美国产∧v精品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