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住建委主任徐賤云向市人大匯報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時透露,北京市正在研究通過物業立法的形式明確,一棟樓內60歲或65歲以上老齡居民比例過半,且三分之二以上業主同意,其他業主擬不得反對加裝電梯。
此外,物業服務管理擬立法,住宅小區將研究“默認表決制”,所有權人在一定期限內不表態的視為同意。
老齡居民過半裝電梯條件放寬
正在全市開展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目前已完成6562萬平方米整治任務,還有至少3000萬平方米任務尚未完成。改造中發現,居住在老舊小區的居民普遍年齡偏大、收入偏低,對加裝電梯的需求非常強烈,而在全市能真正實現加裝電梯的老舊小區卻是鳳毛麟角。
老樓加裝電梯難在哪兒?
不是沒技術,不是缺資金,難在取得業主一致同意。目前往往是要求全體業主一致同意才能加裝電梯,常常資金湊齊了,可一二層個別用戶覺得加裝電梯噪聲擾民占用公共空間,而且自己用不上,不出錢也不同意裝,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對此,今后本市將研究出臺相關規定,如果一棟樓內60歲或65歲以上的老齡居民比例過半,且三分之二以上業主同意,其他所有權人不得反對加裝電梯。
除了加裝電梯擬采用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強制通過,正在研究的物業立法中,還將落實業主、物業服務企業和政府部門的責任。徐賤云介紹,為改變當前業主投票率低導致業主委員會難以組建的現狀,物業立法擬研究默認表決制度,探索制定業主在一定期限內不表態視為同意的規定,以促進業主委員會的組建和發展。
老舊小區將逐步配齊物業
目前還沒有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怎么辦?
徐賤云表示,將開展自我服務管理試點并分步推進實施物業管理。
對物業服務企業未進駐的老舊小區,擬實施“社區自治式”服務管理模式,由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牽頭,指導小區自我服務管理組織或社區居委會以“有安全防范、有綠化保潔、有維修維護、有停車管理”為基本目標,通過服務外包、聘請專職人員、培育相關志愿服務隊伍等方式,滿足小區居民對基本物業服務的需求。
對于由單位自主管理的小區(大院),實施“單位自助式”,進一步明確產權單位責任,單一產權的由產權單位組織實施服務管理,多產權單位的小區,通過探索建立小區共商共議機制,整合小區資源,共同解決小區房屋修繕、停車管理、綠化保潔、安全防范等問題。
徐賤云表示,在先期引入自我服務管理的基礎上,本市將重點探索推進無物業管理老舊小區逐步引入物業服務企業,由“社區自治式”向“物業自主式”過渡,實施市場化物業服務管理。結合政府前期硬件改造及各類扶持,探索推進老舊小區居民成立業主大會和業委會,組織業主選聘物業服務企業進駐老舊小區開展物業服務,培養業主居民為物業服務付費的意識,逐步實現無物業老舊小區的物業化管理。
抗震加固要看居民支持率
“十三五”期間,本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擬采取“區里組織、居民申請”的方式實施。在屬地政府政策宣講、組織動員的基礎上,以居民支持率為依據安排整治計劃。
徐賤云表示,擬對經鑒定不滿足抗震設防要求的住宅樓房,區相關責任部門結合項目實際情況,確定可行的抗震加固改造方案,征得全體所有權人和承租人同意后,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