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電梯作為一種特殊的設備,越來越被人們關注和重視,且越來越被依賴。可以說,電梯安全關系千家萬戶,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是,近段時間頻頻見諸報道的電梯安全事故,讓不少市民也開始擔心自己身邊電梯的安全性。
昨日,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電梯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見》,亮出“硬招”,消除電梯“驚魂”,應當每15天至少對電梯進行一次維保,電梯制造單位對電梯質量安全終身負責。
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救援演練
百姓關切,就是政府工作的著力點。《意見》明確電梯安全主體責任。物業服務企業等電梯使用管理單位對使用的電梯安全負責。
制定突發事件或事故應急救援專項預案,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救援演練。電梯發生事故時,應迅速排險和搶救,保護事故現場,并于事故發生1小時內報告當地電梯安全監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
車站、地下通道、商場、醫院等公共聚集場所的電梯,應當在人流高峰期設置專人引導,勸阻不良乘梯行為。
每15天至少要進行一次維保
電梯維保單位承擔電梯維保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對其維保的電梯安全性能負責。
應當每15天至少對電梯進行一次維保,排除電梯故障和安全隱患;對故障難以排除的,應書面通知電梯使用管理單位停用電梯。發現事故隱患應當及時告知使用管理單位,發現嚴重事故隱患的,應及時報告區縣質監(市場監管)部門。
禁止電梯維保單位將電梯日常維保業務分包或轉包,禁止超越許可資質范圍承攬維保業務。
制造單位對安全終身負責
電梯制造單位對電梯質量安全終身負責;電梯安裝改造修理由制造單位或者其委托的取得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對電梯安裝改造修理質量負責。
電梯生產單位對其生產的電梯安全負責,禁止偽造、變造、出租、出借或者轉讓特種設備許可證、作業人員資格證、監督檢驗報告或其他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相關文件。
上半年出臺失信黑名單
質監(市場監管)和房管部門要在對電梯維保單位和物業服務企業進行質量信用等級評價時,首先征詢街辦(鎮政府)的意見,依據電梯安全制度落實情況、投訴舉報
處理、服務質量、違法違規行為等因素,確定質量信用等級。
2016年上半年制定出臺電梯維保單位和物業服務企業質量失信黑名單制度,將發生電梯安全責任事故、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等情況的單位列入黑名單,采取重點監控、政策制約、輿論監督、向發證部門建議撤銷資質等嚴厲措施,定期向社會公布,向相關部門通報,逐步淘汰不良信用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