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電梯遭遇意外時,緊急通話按鈕是電梯內人員和外界溝通的唯一途徑,緊急呼叫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是否被正確使用關系到救援行動能否迅速展開。杭州一位沈女士帶著年幼兒童乘坐電梯時遭遇意外事故,幾次按下緊急呼叫按鈕均未得到外界回音,被困許久后才得到救援。經歷這起電梯驚魂事件,沈女士疑惑為何呼叫無人回應?究竟是緊急呼叫功能失效還是值班人員玩忽職守?
沈女士住在杭州蕭山的湘湖人家小區。事發當天一大早,沈女士帶著年幼的外孫女下樓走動,隨后像往常一樣乘坐樓內電梯回家。沈女士家住13樓,但上行電梯卻沒有停在規定樓層,而是停在了4樓,之后又陸續停在11樓和13樓,并且伴隨著巨大的響動和振動,“整個電梯都在震”。
這一幕把老人和孩子嚇得不輕,事發第一時間,沈女士腦子一片空白,隨后反應過來,按下了緊急通話按鈕向小區物業人員求救。但幾次按壓都沒有得到外界回應,“我按了報警電話,100聲都沒人接”。一時間,沈女士處于“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無助狀態。在密閉的故障電梯內,隨時有可能發生墜落等意外事故,每多耽擱一秒,被困人員的生命安全就多一份危險。
緊急呼叫無人回應,幸運的是手機還有信號,沈女士便打電話向家人求助,家人又聯系到保安人員。直到被困27分鐘后,沈女士和孩子才被成功營救出來,脫離了險境。按常理來說,電梯內安裝有監控視頻,值班的物業人員可以及時了解到電梯的運行狀況。但在沈女士被困長達半個小時的時間里,沒有任何小區工作人員發現電梯異常。陳女士據此懷疑物業人員玩忽職守,在工作時間擅自離崗,便將此事曝光給媒體。
小區安保負責人解釋,事發當天,值班室確實沒聽到來自緊急呼叫系統的電話響,工作人員才對沈女士被困一事毫不知情。為了排除緊急呼叫系統出現故障的可能,記者模擬了呼救現場,按下緊急呼叫按鈕,檢測顯示功能正常,監控室也可以接收到呼叫信息。現場也有專業人員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同一棟樓里的兩部電梯,緊急通話功能均為正常。
既然設備不存在任何問題,為何住戶呼救時無人回應?安保負責人提出,也有可能是被困人員操作有誤,“你不能保證她當時是打過來的,如果打過來了我們肯定會接”。然而,根據監控視頻,被困過程中沈女士確實按下了緊急呼叫按鈕,且操作多次。電梯的設計必須考慮到易用性,尤其是在緊急狀態下,更要確保緊急呼叫操作簡便,以免耽誤救援。如果按下多次緊急按鈕仍未能將呼叫信息傳出,與其將責任推給“用戶操作有誤”,不如提高電梯設備的可用性并加強日常維護。
安保負責人的回應無法說服沈女士,在排除設備功能問題以及住戶操作問題后,救援行動遲緩唯一能證明的便是小區物業人員工作不力。安保負責人隨后也向沈女士表達了歉意。據了解,在同一個小區有多部電梯均存在或多或少的運行障礙,目前,維修工作的前期準備正在開展中,全部施工材料已經到位。負責人表示歡迎住戶對電梯維修工作進行監督。小編想說,電梯是小區居民上下樓所必須使用到的基礎設施。電梯設備日常維護工作是否落實到位,監控室的值班人員是否恪盡職守,每一個細節都關系到住戶的出行安全。其中緊急呼叫系統的維護更不能掉以輕心,這是特種設備年檢的必檢項目,按照相關規定,維保單位每隔半個月就應對小區電梯進行清理、檢查工作。如果住戶不幸被困于電梯內,除了按下緊急呼叫按鈕之外,如果手機有信號但又聯系不到家人,可以撥打119進行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