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家電梯廠家和一所職業學校合作進行定向人才培養,學校開電梯專業,畢業的全部進入該廠家做維保。結果該班三十幾個畢業生,去公司實習上班不到半年的時間,還在公司上班的只有兩三個。而離開的,絕大部分是離開了這個行業。
為什么在中國電梯年年增,而維保天天缺?而電梯維保質量更是良莠不齊。
從業人員短缺,很多人把責任推給了維保費低;
電梯維保浮于形式,很多人把責任推給了單人維保梯量過多。
于是,很多地方政府出臺了維保的指導價,也限定了人梯比。但實際效果是有目共睹——毫無意義。
如果政府部門管得太細,把企業干什么都規定的一清二楚,那只會讓行業倒退。
歷史上朱元璋就是這樣為民著想的:木匠的兒子,只能繼續當木匠,農民的兒子,肯定繼續種地。這樣的世界多么簡單而美好。不會有人失業,人也不隨便流動,管理也簡單。老百姓擁有了多么穩穩的幸福。
咱們的電梯行業,也有好多地方出臺指導價,多少層站的電梯收多少錢。平均一個維保員維保多少電梯。這樣一規定,電梯工的工資待遇應該很能保證了吧。維保的質量更應該沒問題了吧。
這種思維模式才是更大的問題!
中國在一切都是計劃分配的時代,搞得中國人連飯都吃不起。是因為后來的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才讓我們今天有機會看到這樣一個五彩斑斕的中國。這一切也就幾十年的時間,前車有鑒,何苦重蹈覆轍?
維保費用低,說到底是市場競爭的結果。低端的費用,是因為大基數低端的從業者和消費者。
一個大一點的公司和客戶一談,維保費只給兩三百一臺。一算成本沒法做,轉身走了。但馬上一個小公司跑過來,價格都還可以低。就像有的人覺得三千的工資太少了,但馬上就有人為了這三千塊錢做牛做馬了。
一線工人的工資,是和整個社會的平均經濟水平掛勾的。所以公司招人時,只要他在招人時能三千招到人,是決不會花三千一的。所以一線電梯人的工資低其實不是維保費低。而是公司根據他的用人成本,來確定他的競爭底價在哪里。競爭,只是讓公司對客戶的價格被壓到接近成本。你以為公司維保費增加十倍,會給維保員的工資也加十倍嗎?想多了。
想要工資增加,只能是勞動效率和勞動價值的增加。《資本論》這樣說,公司老板也這樣說。
一個公司想要利潤增加,只能是產業變革升級和優化。如果還有哪些公司還指望政府想法子把維保費的價格升上去,那只能等著被時代淘汰。
維保行業未來怎么走?說說個人的一些看法。
首先,維保行業太不專業了,維保人員因為工作的混雜性也就只能不專業。掃灰做清潔水平不如清潔大媽;修電梯的技術水平不如廠家專門修電梯的;救援速度不能和119比;24小時值班這事兒更遠不及物業的保安。很多維保制度的形成,和監管部門的簡單粗暴的“一刀切”以及各路磚家的指手劃腳還是挺有關系的。
比如維保一個月一次出了事,那就半個月一次一次保養;日常做30個項目的保養出了事,那就把項目加到50個;電梯關人了物業的放人出了事,那馬上規定只能等電梯公司來放人;如果電梯關人時間長了乘客有投訴,馬上參考119出警時間也規定一個維保到達時間。
就電梯保養這事,有的國家是幾個月一次保養,有的把檢查和保養是區別開來的。就像對汽車保養一樣,汽車危險系數更高,是不是該每個星期都去保養一次?
至于電梯關人,看了很多國外的電梯困人救援視頻,發現好像跟電梯維修人員沒什么關系,都是穿制服的警察。因為電梯困人,原因很多,像停電、地震、臺風等造成電梯停運。電梯人的專業其實并不擅長救人的。就像汽車出事的,放人的并不是修汽車的,雖然修車的對汽車的結構比消防隊熟悉多了。想把電梯人培訓達到消防隊員的身體素質和緊急救援能力,顯然是很困難的(可百度一下人家消防戰士是怎么訓練的)。但其實讓消防隊員學一下用三角鑰匙和電梯盤車是非常簡單的(他們不學也照樣可以放人,只是有時救援成本略高)。
所謂“術業有專攻”,啥都做,大多數正常人就可能啥也做不好,啥也做不精。社會越發達,社會分工也越細。而維保行業不管從事的混雜的工作內容,到維保粗放的管理模式,都讓這個行業的門檻非常低。幾個稍微懂點的搭個伙,就可以搞個維保公司。但這種效率低下、無差別打包的方式的維保很多時候完全成了形式工作。
想要效率和質量都提高,至少應該把維修和維保分開。這樣,至少把維修的門檻直接提高一個檔次。不至于為了充人數,只要來個會斷電復位的就可以上崗了。
至于維保,前幾天關于寧波“電梯按需維保”的試點和思路個人非常贊同。電梯雖說是特種設備,但并沒有特殊到十幾天就要保養一次。個人認為完全可以參考汽車保養,保養就得真正專業的做保養,每次保養得有實在的意義和現實價值。而不是為了應付《特設法》的規定和質監局的檢查。而保養也可以根據用戶自己的意愿按次數收費。而收費與實際的保養內容掛勾,和每一臺掛勾,這樣就避免了一個小區幾十臺電梯,有的電梯天天修,有的電梯幾個月都沒去看一眼,有的電梯使用頻繁且粗暴,有的電梯很少使用甚至閑置,但每臺電梯的維保費卻是一樣多。如果用這樣的方式,更可以反過來促進行業本身專業性的發展和升級。當然,這也將會淘汰掉很大一部分濫竽充數的人員。新招的人,由于工作難度系數提高,也必須提高門檻和待遇。
對于使用單位,應該更歡迎這種方式。遇到這樣一個工業區,政府修的標準廠房,每個廠房都配有貨梯,然后租給企業。但有的工廠他們電梯的使用率非常低,而他們都是自己掏錢給維保費和年檢費。日常的使用費用遠高于其產生的價值。后來不得已很多廠都把電梯報停,實在有東西上樓自己搬。無差別的強制維保,一方面給企業增加負擔,另一方面維保公司也得為了這個片區維保配一個簽單子走過場的學徒工。
想實現產業升級,不是領導嘴里的一句話,而是易筋動骨的重新洗牌。
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也許就在明天就會讓一個行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電梯行業和政府主管部門也從未停止過對這個行業的改革和探索。天天期待行業改變的電梯人,當某天行業變革風景席卷而來時,你是否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