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對于北京市豐臺區盧溝橋鄉小瓦窯村大成路24號院的居民們來說,這個國慶假期不一般,因為盼望已久的電梯,年底前即將投入使用。繼盧溝橋鄉豐儀家園的43部電梯后,今年年底前,盧溝橋鄉小瓦窯村又將為老樓安裝45部電梯,明年還將完成38部。
時至今日,電梯已經成為公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于那些年邁體衰的老年人來說,目的地是否有電梯,往往決定著他們的出行選擇。雖然目的地可以選擇,但老人的出發地卻無從選擇——相當一部分老舊小區樓房由于缺少電梯,而給老年居民帶來諸多不便,特別是那些身居高層樓房的老人,每次出行都無疑是一種嚴峻的考驗。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因此成為一個被人廣泛提及的話題。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之所以知易行難,主要原因在于兩個方面:技術操作和利益協調。老舊小區加裝電梯不只是隨便加裝一個電梯這么簡單,其中涉及規劃、國土、房屋、消防等多個部門。從規劃審批到工程立項,再到檢驗完工,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卡殼,都可能使整個項目停滯不前。在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困局中,最大的障礙莫過于成本分擔。雖然加裝電梯能為所有居民帶來便利,但并非所有人都愿意為此承擔成本,因為業主意見不統一而導致項目擱淺的現象比比皆是。如果無法解決資金來源難題,無論加裝電梯的初衷多么美好,都很難真正讓老年人得到幫助。
今年6月,北京市質監局為推動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推出“三通一免”政策,打開業務辦理通道,打開技術通道,暢通救援通道,免收監督檢驗費的綠色通道。以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難為背景,北京推出的“三通一免”政策可謂有的放矢——簡化業務辦理通道、打開技術通道、暢通救援通道可以縮短工程周期,以優質而專業的服務贏得公共支持;免于收取監督檢驗費用,則直接降低了加裝電梯的費用支出,既能因此減輕居民負擔,更能減少由此而引發的鄰里矛盾。因此,新政頒布之后,北京市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步入了“快車道”。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既是居民關心的“家事”,同時也是政府關注的“政事”,政府部門不僅有必要制定相應的技術規范,更應該明確相關操作細則。除了明確標準之外,還可以通過提高政府補貼資助來降低工程成本,建立業主協調工作機制來加強溝通等。包括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在內,老齡化進程中出現的各類社會管理難題都需要政府統籌破解,建制立規顯然只是邁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