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22日出版的《 人民日報 》 04 版在 “關注改革最后一公里”欄目專門針對老舊電梯維修難的問題做了報道。鑒于《 人民日報 》的地位,老舊電梯確實應該到了認真對待的地步啦!
另外本文中提到的幾個觀點,也確實值得我們電梯行業內理解,《 人民日報 》絕對代表的是主流的觀點,比如:
據悉,北辰區財政局負責資金預算安排和撥付,并在每年1月底前負責充盈。基金由北辰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開發區負責使用。作為基金的管理單位,北辰區房地產管理局設立專門賬戶,每年年底要公布基金的收支及余額狀況。.....要求鎮街政府、開發區作為居民住宅電梯維修改造主體單位....并制定具體的維修改造方案。【武星軍注:這是對政府是否應該利用公共資金為個別人服務的一種回應?也許有許多人認為老舊電梯更新應該由建筑的所有業主負責,政府不應該介入,再說還有許多人還沒有住房呢,政府這樣做有些不公平!另外針對有許多地方針對舊樓加裝電梯政府進行一定的補貼,有些人也有一定的異議(理由同前)!其實,舊樓加裝電梯也好、老舊電梯改造也罷,這真真正正是事關民生的大事,政府介入我個人覺得沒有什么不妥!
2. 停梯說來容易,20多層高的樓房,又多是中老年居民,停梯就意味著有家難回。【武星軍注:我們的管理絕不應該簡單粗暴,好像下個停梯通知就完事了,應該設身處地的為老百姓多想想!】
3. 電梯屬于特種設備,其運行質量和安全性能要由生產制造、現場安裝、使用中的維護保養等三個環節來共同支撐....各類電梯事故中大多數是由于維修保養不善、管理不到位造成的.....除了日常保養,合理使用也是保證電梯正常運行的重要方面。【武星軍注:這也可以看做是對電梯安全的所謂“三分制造 七分保養”的一種回應吧!】
我現在也不敢用“評”字了,統一改為“注”表達自己的理解。更豐富的內容就請大家細讀原文:
關注改革最后一公里
天津北辰區設立專項應急基金
老舊電梯 維修不難
電梯年久缺保養,難免出故障。
《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規定,支出維修資金需遵循“雙2/3特別多數原則”,即占建筑物總面積2/3以上的業主且占總人數2/3以上的業主討論通過使用建議。不少老舊小區居民遇到的情況是,電梯確實該修了,但想要爭取到“雙2/3”的同意,卻并不容易,尤其是在缺少物業管理的小區,老舊電梯故障久拖不決,極大地影響了居民的生活便利和安全。
家住天津瑞景街紫瑞園11樓的陳靜,也曾面臨著老舊電梯故障的困擾。而如今,她心里卻非常舒坦。不久前,居民們一直頭疼的老舊電梯故障問題得到順暢解決,她再也不用每天爬樓了。
為保障居民“上上下下”的安全,天津市北辰區探索設立老舊電梯維修應急資金池,拿出2000萬元應急資金先行墊付,使用人負責基金的回籠,順利地解決了“急維修”與“難協調”的矛盾。今年,北辰區將實現對全區15年以上的老舊電梯進行全面體檢和維修。
設立應急基金,讓維修程序提速
紫瑞園是天津市首批經濟適用房,業主2006年入住,由于物業與業主發生糾紛,沒兩年物業就撤走了,小區開始實行業主自治。2016年初,6座高層住宅的12部電梯全部出現故障,讓高層住戶提心吊膽。居委會主任劉淑芳和陳靜等熱心居民挨家挨戶去做工作,很多居民眼看事情沒有眉目,觀望不肯簽字。“就算社區2/3的住戶簽字了,辦理后期的系列手續,還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甚至更長,高層住戶肯定等不了。”劉淑芳說。
然而,事情并沒有陷入僵局。2016年3月,瑞景街道辦事處委托天津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對紫瑞園小區12部電梯進行體檢,又根據檢驗報告委托維保單位做方案及預算。4月正式申請區高層住宅電梯應急維修基金。
“眼看要修電梯了,居民們都放心了,不到一個星期,基本上都簽完了字。”陳靜說。2016年12月初,12部電梯完成全部大修,并檢測完畢。本次維修共使用應急資金150萬元,待專項維修資金或應急維修資金申請下撥后返還到基金。
據悉,北辰區財政局負責資金預算安排和撥付,并在每年1月底前負責充盈。基金由北辰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開發區負責使用。作為基金的管理單位,北辰區房地產管理局設立專門賬戶,每年年底要公布基金的收支及余額狀況。2016年底,共維修電梯100余部,應急資金已使用近1000萬。2017年初,財政資金補齊了缺口,待使用資金回籠后再行平衡。
維修先行墊付,制度保證資金回籠
面臨電梯困境的還不止紫瑞園一個社區。普東新苑社區的問題更加復雜。普東新苑社區是還遷房,自2005年開始入住,10多年過去,電梯開始頻頻出故障。北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多次下達了停梯通知。停梯說來容易,20多層高的樓房,又多是中老年居民,停梯就意味著有家難回。
按照規定,電梯日常維修保養由維保單位定期開展,對于更換大部件的故障維修需要申請大額維修資金。但是,申請大額維修資金不僅程序較多,而且不少老舊社區并沒有設立這筆資金。普東新苑社區就屬于后者。
普東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水亭介紹,普東新苑社區共有12部電梯,其中有6部電梯現在無法使用,要是維修需165萬元左右。由于小區沒有物業公司,也沒有房屋維修資金,此前街道和居委會也多次到小區做工作,但沒什么進展。
北辰區房管局經過調研向區政府提出方案:由街道入戶征求居民意見,啟動專項維修資金,先修電梯保證業主出行安全;由區財政局、審計局負責召開評審會、委托財政目錄內招標代理公司公開招標、簽訂維修合同,區市場監督局負責設備維修的監督和聽證。
“修電梯與征得業主同意簽字是同時進行的,待業主看到電梯能正常運行了,抵觸情緒也沒那么強了,目前社區首輪簽字已經完成。”普東新苑社區居委會主任雷娜說。
“先行墊付并不意味著政府出錢修電梯,政府出資后由使用人負責基金的回籠,保證基金池的良性循環。”北辰區房管局物業管理中心主任安治海介紹,基金使用后,有房屋專項維修資金住宅的電梯維修費用要在專項維修資金或應急維修資金申請下撥后返還到基金。沒有房屋專項維修資金住宅的電梯維修費用本著“誰使用、誰受益、誰出資”的原則,由轄區鎮街政府、開發區督促使用電梯的業主分攤繳納,并將收繳上來的電梯維修費用返還到基金。如未按期返還,由財政局在下一年度下撥的工作經費中扣除,并將扣除資金返還到基金。
電梯正常運行,要先明確安全責任
每次到物業公司例行檢查時,安治海都會首先檢查電梯設備間,因為從設備間就可以看出電梯保養是否及時。
電梯屬于特種設備,其運行質量和安全性能要由生產制造、現場安裝、使用中的維護保養等三個環節來共同支撐。一部合格的電梯產品,如果維護保養存在缺陷,其運行質量和安全性能就不能得到有效保證。“以電梯的鋼絲繩為例,保養得好使用八九年沒問題,保養得不好,5年就不行了。”安治海表示,各類電梯事故中大多數是由于維修保養不善、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因此,電梯維保單位至少每15天就要進行一次清潔、潤滑、調整和檢查。
除了日常保養,合理使用也是保證電梯正常運行的重要方面。北辰區特別明確了居民住宅電梯安全使用主體,要求鎮街政府、開發區作為居民住宅電梯維修改造主體單位,要認真梳理本轄區居民住宅老舊電梯和存在嚴重安全隱患電梯的狀況,提前做好維修改造計劃,并制定具體的維修改造方案。
目前住宅小區的電梯管理模式是,由物業公司與電梯維修保養單位簽訂合同。入住超過3年的小區,電梯保修期已過,必須另出費用進行電梯保養維修。業主所交的物業費里即包含了電梯的日常維修保養費用,而電梯出現故障時則使用房屋維修基金維修。“我們并不建議用不交物業費的方式表達對物業服務的不滿,對于未及時保養維護電梯的物業單位,居民應及時反映或舉報。”安治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