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上海制造”發展瓶頸
解放日報記者:“十三五”期間,上海質監部門將如何以黨建引領質監工作?
黃小路:“十三五”期間,質量工作將迎來新的發展時期,“中國制造2025”的宏偉目標已經明確,上海要代表中國參與國際競爭,必須瞄準國際頂尖水平,清除制約前進的障礙,突破阻礙發展的瓶頸或短板。比如,“上海質量”的品質和內涵如何與正在打造的國際質量高地以及人民群眾的質量感受相匹配問題,如何有效建立質量技術基礎儲備和市場化供給機制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等等。
我們認為,引領推動質監改革,確保“十三五”改革發展舉措的順利推進,關鍵在黨、主要靠人,只有抓好黨建,才能使事業發展有堅強的主心骨,才能凝聚起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質量高地的強大力量。為此,上海質監部門已經研究制定了《關于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著力規范抓基層黨建工作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按照基層黨組織的責任體系、政治屬性、服務功能、骨干隊伍、工作制度、激勵保障等六個方面的目標要求,從規范抓基層黨建工作的領導責任機制、工作運行機制和激勵保障機制等三個維度入手,建立健全了目標清晰、責任明確、運轉有序、保障有力的領導責任體系和運行保障機制。
提升“上海質量”品質內涵
解放日報記者:“十三五”期間,上海質量工作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黃小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質量工作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以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質量高地為目標,緊密對接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和科創中心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堅決改善民生和保障城市運行安全,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在國務院對省級政府的質量工作考核中,上海連續兩年考核等級為A。
但展望“十三五”,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上海質量工作主要還有三大機遇和挑戰。
其一,以“上海制造”為代表的“上海質量”的品質和內涵,與上海國際大都市的地位、與打造國際質量高地的定位、與人民群眾消費需求和質量感受還存在不匹配。目前,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以及國內制造業后起之秀的不斷趕超,能和世界一流水平相媲美的“上海制造”已是鳳毛麟角。此外,上海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端質量創新人才和專業化理論研究的匱乏也成為制約“上海制造”發展的瓶頸,質量人才的培養體系還未建立,無法形成暢通的輸送渠道。
其二,支持科創中心建設的質量技術基礎儲備和市場化供給機制還未有效建立。上海市場主體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活躍度不高,主導國際和區域計量標準體系關鍵比對的能力不足,測量設備制造國際采標率不足10%,ISO組織在滬秘書處數量還不夠多,直接影響了上海產業的國際化發展。另外,上海100多家事業單位性質的檢驗檢測機構分屬14個政府行政管理部門,承擔近八成政府委托業務,政府對市場的干預過多;檢驗檢測市場行業準入門檻名目繁多,行業割據嚴重,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與“雙創”精神相悖。
其三,立足上海超大型城市的實際,城市安全保障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目前,上海的電梯數量已成為世界城市之最,且每年以10%的速率遞增,隨著國際旅游度假區的開園,特種設備安全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以及中韓自貿區、中澳自貿區等的紛紛落地,上海將成為世界各地商品的集散地,加之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商品交易方式的日趨多樣化和老百姓消費習慣的復雜化,都給質量安全監管帶來嚴峻挑戰。
構建“上海品質”標準體系
解放日報記者:面對“十三五”的機遇和挑戰,上海質監部門如何應對?
黃小路:“十三五”期間,上海質監部門將大力推進建設國際化的質量“國家智庫”、培育標準化中介服務新興產業、建立“上海品質”自愿性認證制度、搶占全球檢驗檢測科技制高點、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質量創新、實現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等六大開創性工作。
在建設國際化的質量“國家智庫”方面,上海質監部門將在市政府和國家質檢總局的支持下,在上海交通大學建設中國質量發展研究院,為國家和上海市提供政策建議、咨詢和研究報告。
在培育標準化中介服務新興產業方面,上海質監部門將率先在創新創業園等區域開展標準化中介服務產業培育示范試點,通過培育標準化中介服務機構,引導社會資金、專業人才等要素投向,通過推出更加專業的標準助研、產品檢測、標準引入、標準審查、技術輸出等服務。
在建立“上海品質”自愿性認證制度方面,上海質監部門將圍繞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重點產業領域,引入第三方合格評定機制,按照市場主導、政府推動、標準引領、社會監督的原則,構建“上海品質”標準體系,指導認證機構組建聯盟并開展認證工作。
在引領檢驗檢測科技高端方面,上海質監部門將加快構建國家時間頻率上海計量中心等一批可覆蓋上海重點產業的國家級產業計量測試服務(中心),形成支撐上海乃至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計量測試服務體系。此外,在市場難以涉及的領域,如核能、航天、大飛機、造船、機器人、深遠海洋裝備、新能源、生物工程、環境工程等,上海將努力建立并壯大一批世界一流、國際尖端的戰略實驗室,為“中國制造2025”目標的實現提供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