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電梯的保有量迅猛增長,電梯的安全運行越來越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特別是電梯故障頻發和事故不時發生,給社會穩定和家庭帶來影響,不可小視。凡經歷過電梯故障的人,不僅留下心理陰影,也容易產生“電梯恐懼癥”,由此對電梯安全監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島市市南區市場監管局從落實安全主體責任監管入手,對目前基層監管部門電梯安全監管現狀進行了深入地調研和分析,發現了不少問題,提出積極的意見和建議。
存在的問題
部分電梯使用單位安全主體責任意識不強,安全觀念淡薄。有的企業為了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電梯安全工作,一味強調低成本投入,資金投入不足,部分電梯設備故障無法及時消除,“帶病”運行。有的違反特種設備法律法規,維護不盡責、走過場,管理維護缺失。有的電梯使用管理者安全責任主體落實不夠明確、部分電梯維護保養不到位等問題凸顯。隨著電梯保有量、使用量大幅增長,管理維護跟不上矛盾突出。
基層精通監管業務人員少,監管能力有待提高。自工商與質監機構合并改革后,看起來好像是人力投入加大,市場監管所抽出人力和精力,對電梯、特種設備等進行監管。開展了特種設備監察員基礎知識培訓,但由于特種設備專業性較強,新擴充的來自原工商部門的人員對質監業務,尤其是特種設備比較生疏,短時間內,監管到位難。僅以青島市市南區為例,該區電梯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截至2016年12月底,共有電梯4445臺,其中15年以上老舊電梯914臺。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共99人,人均45臺,加上日常消費者投訴、農貿市場監管、企業登記等大量工作,根本無暇顧及電梯安全監管。
電梯使用安全知識宣傳不夠,乘客安全意識薄弱。乘客安全乘梯意識不強、在電梯上打鬧,裝修、運送貨物超載,隨時可見。加之,物業公司頻繁更迭,檢驗不及時、老舊電梯更新改造等隱患叢生,問題日益凸顯。
電梯維修經費不足。上世紀80年代電梯開始進入中國,按照20年壽命計算,我國已進入電梯老化期,但國家關于電梯報廢使用年限尚無明確規定。電梯運行維護需要相應費用支持,目前電梯物業管理費低,無專項基金,很難保障電梯日常開支和改造維修更新費用,特別是物業公司在運營不景氣或電梯出現較大故障需要更換大的零部件時,如果物業公司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電梯安全就會面臨考驗。尤其是商場、醫院等公共場所的電梯長時段、大客流、高負荷的使用,給乘客安全帶來更大的風險,一旦發生電梯事故或者出現電梯故障,容易成為輿論的焦點。
5點對策建議
1.加強立法,嚴格落實《青島市電梯安全監督管理辦法》有關規定。電梯使用管理者要切實履行電梯安全使用管理職責。公眾聚集場所電梯使用管理者要加強對電梯的日常安全管理和監控值守。電梯維護保養單位要嚴格按照安全技術規范要求規定的周期、項目和內容實施電梯維護保養,保證電梯安全性能。各級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要加強對電梯維護保養質量的監督抽查,建立和完善電梯維護保養單位與從業人員的信用評價、激勵和退出機制,實施分類監管。建議加強地方性立法,對維修不及時、帶病運行等問題,實行停運或罰款,使執法者有法可依。
2.提高電梯監督管理人員業務素質。建議市級、區級等有計劃分批舉辦電梯監督管理知識輪訓班,著重以電梯基礎知識、電梯事故案例、電梯日常監管須知等內容,進行培訓,提高監管能力。嚴格日常監管制度,每次檢查要嚴格如實填寫安全檢查表等,實現痕跡化管理。嚴格責任追究,杜絕瀆責失責。
3.營造輿論氛圍,提高全民安全意識。通過政府通報、媒體曝光、公布黑名單等方式以儆效尤;落實電梯安全獎罰機制,配套激勵政策,樹立行業標桿,以點帶面促進電梯行業規范發展;制作電梯宣傳標準資料,比如影像光盤、漫畫圖片等,借助公益廣告(電視幕墻、廣告專欄、廳門液晶幕等)使電梯安全常識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可先在政府機關、醫院、學校、商場等公共領域率先開展示范,實現以點帶面。
4.及時落實老舊電梯的修理、改造和更新。去年,青島市市南區出臺的老舊電梯升級改造辦法,采用政府補一點,住戶拿一點,物業出一點,三方共同出資,解決了老舊電梯改造15臺,受到群眾的普遍贊同。今后,對不能正常運行、安全性能難以保證的老舊電梯,要及時修理、改造、更新。建議市級部門組織制訂老舊電梯及其部件的修理、改造、更新等評價標準并實現上下“無縫對接”,建立完善電梯風險評估體系。電梯使用管理者應當建立電梯修理、改造、更新制度,及時更新存在安全隱患的電梯及其零部件。
5.借助街道、社區安全協管員的監管潛力。建議設立社區電梯安全專項工作經費,納入每年財政預算,專款專用,全面落實激勵機制,讓街道、社區安全協管員樂于主動參與到電梯安全宣傳、隱患排查、信息報告等各項工作中,真正履行協管職責,壯大監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