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不開旅客提著大包行李走樓梯
免費便利歇擱!有償服務緊跟?9月22日,《新民晚報》刊出記者兩次暗訪上海長途汽車客運總站內自動扶梯長年“停工”,卻“火”了一旁收費搬運的報道后,引發了市民的許多猜想和質疑:自動扶梯到底為啥關停?搬運費為啥不明碼標價?付了管理費的搬運工人為啥開不出正規票據?這其中到底夾纏著怎樣的利益?為解開這些“謎團”,記者第三次來到現場。
自動梯為啥要停?
上海長途汽車客運總站總經理任佳表示,2008年自動扶梯啟用后,僅三個月時間里,旅客危險事故就接二連三,為此自動扶梯停運至今。因經常接到旅客關于“電梯不開”的投訴,考慮到實際需求,總站在貨運部增設了一部貨梯,讓有需求的旅客可以找工作人員刷卡乘梯。
“我們當時停運電梯就是為了減少事故,沒來得及研究改造方案。”任佳介紹,他們這些年來曾想過拆電梯改建為滑坡道,但評估后條件不達標;也曾考慮在二樓下客區造一部直降電梯,但此方案一直擱置。“現在我們打算在明年春節前把新電梯造好,最晚不會超過明年五一長假。”同時,已要求在二樓下車區域增設指引牌,引導旅客搭貨梯下樓,并派一專職人員負責為旅客刷卡。
管理費上哪去了?
對于“免費便利停運”引出“利益相關聯”的質疑,任佳給出了否定回答,“我們不可能靠這些管理費賺錢的呀!”
他坦言,目前在總站上崗的搬運工共有20人,他們每月需上交500元/人的管理費。這筆費用主要是支付意外保險費、茶水費、培訓管理成本等。他稱,這些搬運工都會經過事前培訓上崗,總站方也為他們購買統一制服,并由一位安全保障科的工作人員及一位兼職人員負責管理。但在采訪中,總站方面自始至終,都未出示管理費使用的明細賬目。
記者隨后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搬運工常需的人身傷害保險,即使是較高水準的保額,每人一年也不過千余元。如果以每個搬運工一年上交6000元管理費來看,除去保費外,服裝、培訓、管理等“自由度”較大的支出又有多少呢?看來,總站還是應該拿出更能讓人信服的“硬道理”。
搬運工啥人來管?
“搬運工只是經由我們統一組織管理,并授權認可他們在總站提供有償服務的人員,但與總站并無勞務關系。”任佳表示,這些搬運工曾長年游蕩于總站外做著“地下搬運生意”,為整肅環境,總站才將他們組織起來。
任佳表示,總站對這些人雖有培訓和一定的規章制度約束,但并不會強制執行,搬運費也是由工人與旅客自行協商。“只要旅客不來投訴,我們也不會管。”但他也強調,一旦有旅客投訴,總站還是會馬上處理,視情況嚴重性來對搬運工做出處罰。
任佳承認總站對搬運工的管理并不到位,此次經媒體關注后,會考慮制定并公示統一的搬運費標準,也會加強對搬運工的管理。
而針對報道中提到,搬運工沒有票據的問題,任佳稱,還不了解情況。不過,他表示,工人雖獲準在總站內開展經營活動,但不代表這個經營活動是總站開展的,他們不會提供以總站名義開具的發票,而且搬運工只能視為個體戶,可自行向稅務部門購買。而工人到底從何種渠道獲得發票,尚需調查。
總站既然對搬運工有事前培訓、事后監管,還收取了管理費,但為何搬運工還是“散養”狀態?總站既然允許搬運工在其范圍內提供有償服務,可又不要求他們明碼標價,又不要求他們提供正規票據,這樣經營行為合法嗎?旅客投訴才會管,這樣“不舉不查”的管理到底有用嗎?采訪后,問題還是一大堆。上海長途汽車客運總站既是“上海市文明單位”,也是“上海市文明服務示范窗口”,如果這些“短板”再不補上,抹黑的就是上海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