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結論:近5年,各種電梯事故數量翻一倍。導致電梯安全隱患的因素...
在熱播電視劇《歡樂頌》中,一次電梯故障引出“五美”日后的友誼故事,然而現實當中,頻繁發生的真實事件卻要嚴重得多。視頻為5月24日深圳的一起事故中,一位老人因電梯踏板突然裂開塌陷,造成大腿骨折。
近5年電梯事故數量翻一倍
隨著城市發展的快速推進,高樓林立成為每座城市的標配,同時也造就了“電梯時代”。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電梯總量超過400萬臺,我國電梯保有量、年產量、年增長量均為世界第一。但與此同時,各種離奇古怪的電梯惡性事件也相伴而生,尤其近年來電梯事故數量基本呈現上升趨勢。
但是從事故率來看,10年間呈現出下降的趨勢。目前國內電梯年增長50萬至60萬臺,每萬臺電梯設備年死亡率從2002年的1.33降低到2014年的0.13。
事故主要人群為老人和小孩
6月7日晚,北京豐臺區芳群園二區2號樓西側直梯發生一起傷人事故。一位老人剛邁進右腿,電梯在未關門的情況下突然上升,導致老人摔倒,左腿掉在了電梯地板與樓板之間的縫隙中。還未等老人起身,電梯又夾著老人的腿一路向上沖去,直到15層時,同行的人才有機會將夾住腿的老人拉了出來。而此時,后面老人的左腿已經面目全非。
全國電梯統保項目網站曾分析2014年4月到2016年5月的157起電梯事故。其中,50歲以上老人在事故中傷亡人數占總體40%,10歲以下兒童占比35%。
往往事故發生時,老人、小孩多數缺乏照看。
2016年3月19日,北京市順義區歐陸時尚購物中心,一女童在自動扶梯逆行上電梯,雙手不慎卡入梯級中,致左手三根手指、右手兩根手指被夾斷。物業查看監控錄像得知,事發時,小女孩的爺爺奶奶都在商場。小女孩剛離開下行扶梯幾米遠,又跑回到下行扶梯前,摔倒在踏板上。爺爺趕緊去扶,抱了三次才將小女孩抱起。商場物業稱初步排除電梯本身問題。
扶梯事故數量低于直梯,但傷亡更多
從2014年4月3日到2016年5月12日,電梯事故總發生157起。其中直梯事故115起,扶梯事故42起。從傷亡人數來看,扶梯導致的傷亡人數93人,直梯81人。
從事故類型來看,因為滯留事故17起,故障事故9起,維保事故16起,夾傷事故26起,砸傷事故13起,摔傷35起,火災事故3起,掉電梯井事故6起,其他原因事故32起。
少維修、疏保養是罪魁禍首
電梯事故頻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物業服務單位管理不到位;二是電梯維修保養不到位;三是乘客的不安全行為。老舊電梯更新難,甚至“超齡服役”也成為安全隱患。
據中國電梯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導致電梯安全隱患的因素中,制造質量占16%,安裝占24%,而保養和使用問題高達60%。勤檢修、勤保養是一部電梯能長時間使用的基本條件,而少維修、疏保養則是發生事故的罪魁禍首。
電梯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很多用戶為搬運物品長時間遮擋電梯門,保持電梯的開門狀態,長期如此不規范的使用會對電梯的門機系統產生較大影響,造成開關門失靈甚至卡住人員、物品等安全隱患。
另一方面,現在迅猛增長的大小電梯維保公司間的惡性競爭,讓電梯的日常維護標準形同虛設。缺乏監管,種種亂象就成了威脅電梯安全的定時炸彈。
目前國內電梯年增長50萬至60萬臺,按此發展速度每年需要2至3萬人增加到維保隊伍中,同時安裝人員也需要增加1萬人左右,安裝維保人員年增加總額該在3萬至4萬人。而實際2014年新增的安裝維保人員不超過1萬人,2014年底,安裝和維保人員缺口達到5萬人。
2014年,國家質檢總局對部分省市的2523臺使用15年及以上老舊電梯進行了抽查,有7%的電梯存在較大安全隱患。10多年來的發展,也讓最初安裝的電梯服役時間超過了10年。業內人士表示,國家目前還沒有制定電梯強制報廢年限標準,就像汽車一樣,只要通過質監部門的每年年檢,就可以一直使用,而且但凡大修、改造過的電梯,年檢后的使用年份又會恢復到第一年,“電梯只有安全部件有使用年限的規定,需要按時更換。”
資料來源:國家質檢總局、特種設備保險網、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