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寶安區新一佳超市自動人行道踏板脫落致使老人左腿被吞,這再次讓電梯安全成為社會關注熱點。在深圳市安監局聯合深圳晚報發布安全生產溫馨勸語征集活動中,市場監督管理局也積極參與安全生產代言。據了解,特種設備作為全市安全生產16個重點整治領域之一,今年3月份以來已經排查發現隱患426宗,整改率達到86%。
特種設備安全意識需提升
“沒有眼前的生命安全,哪有詩和遠方。”在從事多年安全生產監管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后,市場監督管理局特設處處長張少標有感而發,寫下安全生產溫馨勸語,希望喚起更多人關注安全,提高電梯安全意識。
張少標指出,電梯安全事故大多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導致,這一領域安全監管工作任重而道遠。在6月份全國安全生產月期間,市市場監管委將開展“特種設備安全周”活動,通過多元化的宣教渠道,立體式的宣教模式,覆蓋盡可能多的社會人群,以達到進一步提升各社會群體特種設備安全意識和知識水平的目的。
開展電梯載荷試驗獲成效
特種設備是今年全市安全生產16個重點整治領域之一。數據顯示,深圳已擁有特種設備21萬多臺套,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市場監管委系統共出動人員2350人次開展排查整治工作,檢查特種設備使用單位909家,排查發現隱患426宗,已整改368宗,整改率達到86%。
專項整治行動中,執法檢查發現違法行為立案查處57起。3月15日,羅湖區百仕達物業公司使用未經定期檢驗電梯,羅湖市場監管局對其進行立案處罰,罰款金額30萬元。這是深圳歷史上對電梯使用管理單位做出的最重行政處罰,對違法者震懾力大,消除了一批事故安全隱患,取得明顯成效。
近年來,深圳不斷加強電梯安全監管,在全國率先開展電梯制造安裝質量整機指標監督抽查、電梯載荷試驗監督抽查等工作。其中,深圳自2015年在全國率先全面部署強制開展電梯載荷試驗工作以來,全市由使用維保單位自行實施載荷試驗的電梯近1萬臺,消除了一批開門溜梯、過度裝修等隱患,近年來電梯開門溜梯風險大幅降低。
城市公共安全需社會共治
目前,特種設備專項整治行動已經取得成效,但仍需進一步加強電梯安全監管,努力解決老舊電梯更新改造難、維保服務不到位、多頭管理混亂等難題。
張少標坦言,比如在一些老舊小區,電梯老化出現故障時,因資金受限,導致電梯維護更新未能實現。一些老舊小區居住的大多是租客,很難聯系到業主,老舊電梯維護更新更是難上加難。
對此,他認為“電梯是私人物品的公共使用”,電梯既涉及城市公共安全,又是私人產權,除了政府要履行監管職責、企業承擔主體責任之外,市民既要監督物業公司的電梯使用管理狀況和維保公司的電梯維保情況,保障電梯修理、改造和更新等安全投入,也要提升公共安全意識,為維護城市公共安全獻力。
據他介紹,去年深圳首個互動體驗式特種設備安全教育基地揭牌并向公眾開發,累計已有近20萬人參觀受教,市民可以前往參觀了解,增強自身安全意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