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保險應該和汽車保險一樣,作為強制險推行;商品房在交房時應該給業主一份詳細的使用手冊,包括使用電梯的基本情況;應當打造電梯物聯網,用技術提升安全指數……在昨日市質監局召開的座談會上,現場了解了電梯安全構造的各界代表,對電梯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不少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這些建議非常中肯,具有很強的建設性、可行性、操作性,我們會抓緊落實。”市質監局局長景六剛說。
電梯安全責任險應該強制推行
昨日的座談會不僅邀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代表、媒體代表、電梯使用管理單位、維保單位,還專門邀請了社會管理、建筑設計、應急管理、電梯等方面的專家。
社會管理專家、長安大學博士劉海表示,西安電梯數量已經達到6萬多部,而且還在逐年增加,電梯監管隊伍明顯跟不上電梯數量增長的步伐。因此,一方面應該發揮電梯行業協會的力量,加強行業自律,提高整體維保水平。另外一方面,作為為電梯安全兜底的電梯安全責任險應該成為和汽車交強險一樣的強制保險,這樣才能更好地減少電梯事故帶來的傷害。
市民代表劉小紅也表示,電梯的監管涉及事前防范,事中管理,事后賠償。對于事后賠償,電梯安全責任險應該得到強制推進。
開發商有義務附上房屋使用手冊
建筑設計專家張冬表示,商品房在設計時,電梯配置是否合理是一個先決條件,會根據戶數合理設定電梯數量,調整運載能力。但設計歸設計,在施工中,的確存在一些開發商不按照設計進行施工的情況,這就會給電梯安全帶來很大隱患。因此在房屋竣工驗收時,有關部門就應對此有要求。
另外,張冬還以自己所住的小區為例,建議開發商在向業主交房時,能附上一份詳細的“房屋使用手冊”,包括建筑結構,各種管線位置,抗震級別,以及電梯基本情況,承載標準,使用注意事項等等細節問題。“這樣一方面有利于開發商能在出現問題時有據可查;另外一方面也有利于業主清楚自己的責任才能有效維護自己的利益。”
推廣物聯網技術消除乘梯人恐慌
電梯一旦發生事故,被困人員容易恐慌。除了加大對市民的電梯自救宣教外,物業公司代表楊東和市民代表劉小紅不約而同地提到物聯網技術在電梯安全救援中的積極作用。
“西安市的某些小區電梯里安裝了一個類似于監控屏幕的小盒子。被困電梯內,人產生恐慌情緒是很自然的,要求每個人都掌握電梯安全知識和自救常識也不現實。事故發生了,通過這個監控系統,讓救援人員遠程就能夠直接和被困人員交流,給予精神安撫,告知注意事項,可以有效地避免被困人員采取不理智的自救行為,減少由此造成的不必要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