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已成為全世界電梯保有量最多的國家,每年新增電梯數也是世界第一,宿遷市電梯數量最近三年連續增長率均接近30%,截至2012年9月,全市在用電梯總量已達4104臺。其他省市曾經出現的“電梯驚魂”事件讓更多市民開始關注電梯的安全運行。日前,我市出臺《宿遷市電梯安全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以規范性文件形式對電梯安全管理進行了嚴格規定,《辦法》將于今年10月15日起正式施行。
安全管理職責更明確
相對其他城市電梯相關管理規定,《辦法》的一大特色在于進一步明確了電梯安全有關人員和單位的職責,結合我市電梯安全實際情況,重點解決了安全責任主體的落實問題,對電梯制造、安裝、改造、維修、銷售、維護保養等生產經營單位、電梯使用單位的安全主體責任進行了明確。特別強調電梯使用單位應當對電梯使用安全負責。
鑒于電梯使用單位責任主體的復雜性,特別是住宅電梯使用管理中所涉及的項目建設單位、物業服務公司、業主委員會等多個責任主體,《辦法》進行了綜合定位,針對使用過程中的不同情況,將電梯使用環節的安全責任主體落實到電梯使用過程中實際履行電梯管理權利和義務的單位。
針對電梯增加快、數量大、分布廣以及電梯安全涉及多個部門的特點,《辦法》結合宿遷實際,確立了各有關部門齊抓共管、各負其責的電梯安全監管的共治機制。其中,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是電梯安全監察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電梯安全監察工作。安監、住房城鄉建設、物價、公安、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電梯安全監督管理的相關工作。同時對縣級人民政府(含開發區、園區、新城)及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以及村(居)民委員會(社區)的職責進行明確。
加裝門禁系統根治“城市病”
《辦法》另一大特色在于對電梯加裝門禁系統。電梯加裝門禁系統后,首先,能夠實現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樓宇出入、登記、查詢、電梯使用控制的一體化和自動化,解決電梯安全經費收取難等突出問題,徹底根治住宅小區管理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收費難、難收費”等城市病,促進高層建筑的正規化建設和管理;其次,乘梯時需先刷卡后使用,使無卡或無權限人員無法進入并使用電梯,可有效節省大量電力損耗;第三,可有效防止兒童在電梯內玩耍、嬉戲、追逐、打鬧,增強安全性,同時也盡可能地減少業主防盜的憂慮。
電梯安全相關費用有保障
落實電梯日常運行、維修更新改造等費用是電梯持續安全運行的重要保障,尤其是住宅電梯相關費用支付,《辦法》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明確:
一是電梯運行費用:電梯運行費應當單獨立賬,專款專用,每月或每季度按實公布收支情況和交費票據,接受業主監督。
二是電梯維修更新改造費用:住宅電梯保修期滿后的維修、改造、更新費用,從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中列支,無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或者住宅專項 維修資金不足的,由電梯使用單位向電梯所有權人籌集。
三是關于門禁系統安裝費用: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安裝電梯門禁系統的住宅電梯,電梯使用單位應加裝和電梯數量對應的電梯門禁系統,加裝費用從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中列支。無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或者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不足的,由電梯所有權人籌集。
投訴渠道更加暢通
投訴救援渠道由過去單一向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投訴,到現在既可以向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也可以向住房城鄉建設、安監等有關行政部門提出申訴或者向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投訴。受理申訴的部門應當對申訴進行登記,對提出的請求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及時予以處理。
超期未檢驗市民可舉報
《辦法》規定電梯應當每年進行一次定期檢驗。電梯使用單位應當在電梯安全檢驗合格有效期屆滿前1個月向檢驗檢測機構提出定期檢驗要求。未經定期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電梯,不得繼續使用。居民可以通過查看《安全檢驗合格》標志,了解電梯應檢驗的時間。如果發現到期未檢,應不再使用電梯,馬上向物業反映,如得不到解決可進行投訴。
日常維保要求更嚴格
落實電梯的日常維護保養責任對于電梯的安全運行也至關重要,這也是我市電梯安全管理中問題突出、亟待加強和改善的環節。為此,《辦法》針對電梯維保單位設立了異地注冊電梯維保單位的備案制度、電梯維保單位的維保質量舉報等相關制度。同時要求電梯使用單位應指定具有資質的電梯日常維護保養單位,至少每15日對電梯進行一次日常維護保養,確保電梯的安全性能,并對日常維護保養情況進行書面記錄。在應急救援時間上也作出了明確規定:市、縣城區范圍內抵達時間不超過30分鐘,其它地區一般不超過1小時。
上一篇:浙江:將給電梯維保單位劃分等級
下一篇:電梯維保服務好不好今后可參考星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