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芙蓉中路某小區內的電梯寬度和縱深都無法達到1.80米。
長沙市中心醫院曾接到過南國佳苑小區26樓一業主向120求救,可由于電梯容不下擔架,醫生聶偉峰等人不得不抬著病人走了26層樓。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
今年8月1日,住建部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出臺的新版《住宅設計規范》開始實施,新規規定,12層及以上的高層住宅,每棟樓設置電梯不應少于兩臺,其中要配置一臺可容納擔架的電梯。
【新規要求】
高層小區電梯應能容下擔架
其實這個新規并不算新,1999年,國家技術監督局和建設部聯合發布的老版《規范》就明確要求:12層及以上的高層住宅,每棟樓不能少于兩臺電梯,其中宜配置一臺可容納擔架的電梯。
然而,該規定在現實中執行情況卻不太理想,原因就在于其中的措辭是“宜配置”而非“應配置”。
新規要求,總層數在12層及以上的住宅,每棟樓設置電梯不應該少于兩臺,且其中一臺要可容納擔架。
這就意味著,如果在8月1日前開發商沒能把施工圖送審,那就要重新設計電梯井,還可能被要求對原先設計好的建筑外觀、套型等做較大的改動。
【記者調查】
長沙高層小區電梯大都難達標
記者走訪長沙多個小區發現,配置兩臺電梯的項目還是比較多的,部分小區因一層容納的戶數較多,甚至配了3臺。但大部分高層住宅的電梯尺寸,卻和新規中“可容納擔架”這一項不太吻合。
五一大道的景江東方小區,26層高、兩梯四戶,記者拿著卷尺測量了一下電梯,發現承重1000kg的電梯,寬度和縱深分別是1.6米、1.4米。相隔不遠的解放西路城市經典住宅小區,一層有3個電梯,寬深分別是1.6米和1.5米。而一般的擔架床至少有1.8米長。
記者在開福區的富湘園小區、君悅香邸、芙蓉路五一新干線大廈以及荷園小區的12層以上小區走訪調查發現,電梯均為1000kg承重,寬深比均是以上兩種規格的。
“我們安裝的小區電梯規格基本是1.6米×1.5米,很少安裝深度1.8米的。”長沙市雙菱電梯公司相關負責人張峰介紹,一般來說,建造年代越久的高層,電梯的長度越短。
【醫生呼吁】
留好急救電梯,別讓病人二次受傷
“現在的樓房越建越高,我們最小的擔架長180cm ,寬60cm,可大部分電梯都容不下。”長沙市中心醫院120急救中心的劉洪波主任稱,醫護人員將病人背下樓或抬下樓是常事,他們最高的紀錄就是26樓。
長沙市八醫院120急救中心趙主任介紹,7月30日晚上10點,香檳小鎮5棟小區10樓,一個老人在家里摔傷了。電梯內放不下擔架,救護人員從狹窄的樓道七彎八拐地把老人“弄”了下來,由于腿部受傷要避免二次損傷,抬、抱、輪椅,費盡周折。
他稱,急救病人最不能受到二次傷害,特別是樓梯間的顛簸容易誘發內在的疾病,有些病人的病情又不適合背,像心臟病、胸骨折、脊柱彎曲等都是不能背的。
■記者 楊艷 張頤佳
實習生 張振懿 胡美云 李慧
部門回應
住建廳:本月起全力推進
開發商:公攤面積會增加
記者從省住建廳設計處了解到,由于房屋初期規劃設計都在設計院等部門,所以 從6月份開始,廳局特地組織了相關設計單位的業務骨干到長沙集中進行培訓,要求在設計過程中嚴格落實新規。設計處汪主任表示,從8月1日起,設計圖未經過審批的都按照新規定實施、整改。省廳會積極支持推進落實該項新規。
湖南大學建筑學院博士柳思勉認為,要讓電梯能容下醫用擔架,電梯井、轎廂、候梯廳等會隨著發生改變,但不會影響建筑外觀和戶型設計。
一名開發商稱,出臺了新規他們肯定會按政策辦事,不過增大電梯井,就意味著增加樓層的公攤面積,減少業主實際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