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市質監局獲悉,重慶市《電梯企業應急救援規范》地方標準已通過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備案,我市電梯企業今后將根據此規范,對電梯突發事故進行快速有效的應急搶險救援。
記者昨日了解到,《電梯企業應急救援規范》對電梯企業于本市范圍內在用載人(貨)電梯、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的應急救援處置的基本程序和有關要求,進行了系統的規范和指導。市質監局特檢中心羅朝均部長介紹,此次通過備案的《電梯企業應急救援規范》,系推薦性標準,非強制性標準。《電梯企業應急救援規范》系統的梳理羅列了電梯救援的各項條款,對電梯企業的緊急救援有極大的指導作用。
根據《電梯企業應急救援規范》對于電梯企業的應急管理要求,電梯企業應制定應急救援程序文件、作業文件及應急救援預案,應適時進行適應性修訂,每半年至少針對本單位維保的不同類別電梯進行一次應急演練。同時,電梯企業應設立24小時應急救援值班電話,保證能接到應急救援報警信息,接警信息應記錄、存檔。電梯企業接到應急救援有效信息后,應組織應急救援人員迅速趕到現場進行救援,主城區抵達現場時間不超過30分鐘,其他地區一般不超過1小時。
在《電梯企業應急救援規范》中,不僅對電梯企業成立應急救援小組的組織框架進行了建議,市質監局還梳理羅列了八種電梯企業可能遇到的救援情況,詳細介紹了電梯救援人員該如何實施救援。
據了解,這八種電梯救援情況分別為:有機房的電梯停電導致人員被困;無機房電梯停電導致人員被困;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發生夾持事件;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部件故障困住人員;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出現意外手動緊急操作;有機房、無機房電梯制動器失效困人;有機房、無機房電梯安全鉗發生意外故障;上行超速保護裝置動作失效故障。在《電梯企業應急救援規范》中,質監部門專門對這八種情況出現后的基本救援操作規范和注意要點進行了詳細解說。
“這些規范化的救援流程,能夠極大地加快救援速度,同時可以避免在救援過程中發生其他意外。”市質監局特檢中心羅朝均部長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