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陣子,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明顯的現象,電梯企業的訂單更難接了。即使接到訂單,非標的難度也相當大:原來不做的側置對重,或者是90度直角開門的高速梯現在也要做了;原來從不做的對鋼絲繩扭曲應變極大的多滑輪側置機房也只能做了。原本外包的工作開始回流了,本來防火廳門都是外包的,現在為了降本,自己設計自己生產加工。本來接到餐梯、雜物梯的單子都是外包,現在為了節省成本也開始自己做,雖然單子不多,但是依然要花時間和精力去重新研究設計,增加了產品線,增加了后期的維護費,雖然增加了成本費用,但這屬于固定資產,不作為年度業績考核KPI指標, 大家肯定會問那Margin(利潤)怎么辦......現實就是大家都已經赤膊上陣了,都在拼價格。 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沖Volume(臺數)。
于是乎原本固有的生態被打破了,白熱化的“刺刀見紅”肉搏戰害苦了電梯人,而且是電梯人中最忠誠老實、踏實勤奮的那群人,因為老實人不會投機取巧,老實人不茍阿諛奉承,老實人在接到一個錯誤指令時不會像滑頭人一樣蒙混過去,而是會默默承受,把痛苦悲憤留給自己,用默默的加班加點換取上司的一個茍且合格。于是做產品Cost Down& Control(降本)的項目經理焦頭爛額,里外得罪人,對外拼命壓供應商價格,原本優質部件供應商因為高出了幾十元的成本就被勒令強行降價,否則大門永遠關閉。對內協調跨部門的人員重新選擇供應商,重新消化接口技術,重新制定新產品試制流程,重新做型式試驗,讓公司員工在沒有業績增加情況下徒增工作量,利潤越來越少,人卻越來越忙,為了獲得相應工作成就感,需要重新規劃和設計KPI,以讓大家看到的的確確是在忙。大家做的沒有成就感不去說,而且失去了工作樂趣還搞垮了健康,對于家庭少了應有的照顧和關愛,尤其是對成長中孩子的教育缺失,對年邁的父母少了應有的寒虛問暖和陪伴,即便從夾縫中求得了生存或者說掙到了“自尊”,那對于先前這些真正生活目標的失去,又如何去彌補。
電梯行業的確到了需要變革的時候,但是怎么變,我想如果在產能過剩但是大家還是忙的焦頭爛額情況下,就要反思了,我覺得需要進行有效的職能分工。我記起很早以前我在小學時念過的一篇課文-----《這個辦法好》,說的是毛澤東七歲的時候,常和小伙伴們到山上放牛,砍柴,撿果子。有一回,他想:怎樣能放好牛,又能多砍些柴,還能撿些果子呢?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把大家分成三個小組:一組放牛,一組砍柴,一組撿果子。天快黑了,放牛的把牛喂得飽飽的,砍柴的背回了許多柴,撿果子的撿了滿籃的野果子。毛澤東把柴和果子分成幾份,每人一份。大家牽上牛,背上柴,提上籃子,高高興興地回家了。無獨有偶,在毛澤東這則小故事發生的100年后,華為的任總也說了類似的話:磨豆腐的把豆腐磨好,發豆芽的把豆芽發好,這樣我們13億人的中國就是一個偉大國家。我想如果我們電梯行業也能根據企業自己的專長把工作進行有效精細化劃分,避免重復冗余,避免惡性競爭:比如,做轎廂的就把電梯轎廂做好,可以發掘新材料,做到既實用美觀又降低成本;做曳引機的就奔著環保節能、降噪、低維護等指標做好產品開發;做控制系統的將“電梯狀態可視化”列為重大開發主題目標,讓電梯的運行狀況、故障信息隨時可以通過顯示屏顯示出來,從而讓電梯的故障診斷與排除變得更簡單易操作;做安全部件的好好琢磨如何把安全系數通過外接可視化儀器一目了然地看到當前部件疲勞或折損狀況,在沒有壞但是將要壞的時候及時更換或調整。
最后希望能借助此文喚醒行業朋友真正的創新和良知,不以眼前利益為導向,不以短期成敗論英雄,把產品做好做精的同時也把服務做好,用積極寬厚的心態去面對社會,我相信一定會走出一條符合大家自身發展戰略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