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的文章中實際上是向大家灌輸了一種理念:不論是研發人員還是銷售技術支持人員,凡技術工作都應該以市場為導向,要做精做細。人,有時真應該學會換位思考,讓我們替戰斗在一線的電扶梯銷售人員設身處地想一想,他們時刻面臨著什么樣的挑戰?首先是品牌威懾,是美國品牌、瑞士品牌還是德國品牌?好象都夠檔次,然后是技術征詢,需要的功能、現成的土建能滿足嗎,若能滿足緊接著就是價格拼殺,都拼過去了,最后恐怕還得讓他們的肝膽經歷一番酒精考驗方可拿到合同。真不容易,所以作為電梯行業的技術人員,我想至少應該讓一線銷售員在遇到技術挑釁時能胸有成竹得象專業人士一樣應付自如,所以就要把技術細節化繁為簡,而且要淺顯易懂便于銷售員理解并使用。我們可以通過一個“頂層驗證程序”來展示這種化繁至簡工作的可操作性。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最小頂層高度的判定方法,它是基于這樣一種原則機理產生的:一旦產品定型了,即梯型、速度、規格定下來后,那么所選用的零部件型號,諸如轎架高度,開門機高度,導靴高度也就定了,那么判斷原則是根據《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GB7588-2003 5.7.1.1中所敘述的原則,主要有四項,分別是a、代表轎廂導靴與井道頂最低部件之間的自由垂直距離應不小于100+35V2;
Fit For 適用于 | 具體電梯型號 | |||||
GB7588-2003 eqv EN81-1:1998 | a | b | c1 | c2 | ||
電梯載重 | kg | 1000 | ||||
電梯額定速度 | [m/s] | 1.75 | ||||
轎廂高度 | [mm] | 2350 | 2350 | 2350 | 2100 | |
轎廂頂內壁到轎架上梁距離(A) | [mm] | xxx | ||||
轎頂高度 | [mm] | xxx | xxx | |||
導靴高度 | [mm] | xxx | ||||
D1 | 100+35*v2 | [mm] | xxx | |||
D2 | 300+35*v2 | [mm] | xxx | xxx | ||
D3 | 1000+35*v2 | [mm] | xxx | |||
轎廂沖頂距離 | [mm] | 456 | 456 | 456 | 456 | |
開門機總高度 | [mm] | xxx | ||||
轎頂滑輪 | [mm] | |||||
其他部件 | [mm] | xxx | xxx | xxx | ||
OH Calculated | [mm] | #### | ####### | ####### | ####### | |
OH Calculation Passed | [mm] | 取以上4個運算值中的最大值 |
b、代表轎頂與井道頂最低部件之間的自由垂直距離應不小于1000+35V2;c1、代表井道頂的最低部件與固定在轎廂頂上的設備的最高部件之間的自由距離(如轎頂護欄/轎頂懸掛輪)應不小于300+35V2;c2、同c1,但認為轎廂最高部件為開門機。四項原則作為行指標,不管是哪家電梯公司,行指標代表的是國家標準,都是一致的。再看列,列指標主要是參與運算的參數,這些參數會有針對性的出現在四項原則中的某個或某幾個中,比方說“轎廂頂內壁到轎架上梁距離”和“導靴高度”只會出現在原則a中,而不可能在其他原則中出現,因為原則a是假設導靴作為轎廂最高元件的。所以通過一系列數值的累加便得出 OH(overhead)的計算值,由不同的原則總共會得出多個計算值,取其中的最大值作為最小的頂層高度。
以上是總體構思,目的就是要讓銷售員在非常有限的電梯知識前提下,通過輸入幾個簡單參數如下圖紅色圈框內的“電梯型號”,“載重”,“額定速度”,“轎廂高度”后,就可以解答復雜的技術征詢。如何做
到?這個就需要后臺強大數據庫和結合產品配置特性的邏輯運算。數據庫在下表羅列出來,它將所有的電梯配置以總表的形式展現給大家,黃色部分是后臺需要技術人員根據產品特性維護的,而綠色部分單元格
是通過邏輯運算自動得出“轎廂頂內壁到轎廂架上梁距離”(如下圖紅色圈框內的公式)
它的正確解讀是這樣的:如果電梯型號是“有機房電梯1”,且電梯速度是2m/s以上時,這個值時438;如果電梯型號是“無機房電梯1”,這個值是386;如果電梯型號是“無機房電梯2”,這個值是308;其他情況這個值均為660。
這個就是電梯技術人員眼中看出來的微觀電梯參數世界,通過以上的方法展現出來,讓大家看到,也希望大家了解。點擊此處可下載此工具軟件.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