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12月22日下午9:30-16:00
地點:國定東路200號1號樓22樓(中國上海創業者公共實訓基地)
參會人員:市人社局職建處顧處、市財政局及評審中心楊處、市就促中心公共實訓處馬處,財務專家林老師、蔣穎、徐中屯、張慶、王幸幸、其他100家左右基地負責人、財務以及實施單位經辦人
會議紀要:
上午:
1、 政策解讀(顧處)
(1) 上海成功申報46屆世界技能大賽主辦權,政府對于上海市技能人才培養非常重視,注重培養/培訓/評價/激勵/表彰/獎勵等方面推動技能人才培養。
(2) 人社局近期批準了第7批基地,目前上海一共有102家基地,其中14家國家級基地,39家行業協會。
迄今已培訓105.8萬人,中高級技能人才培訓48.25萬,占比45.6%。今年完成25萬人,共903個項目。100多家基地完成實訓場地改造,上海新建69個技能大師工作室。
(3) 資助項目分為三類:實訓設施設備/項目開發/師資建設:從2012年至今已經投入24.96億元。
(4) 存在問題:
l 申報項目選擇:要考慮產業需要/培訓需求/培訓量/技術含金量/培訓人數等因素。
l 項目規劃設計:不科學,變更情況非常嚴重,要事先好好考慮項目規劃、培訓效果等,科學統籌規劃推進項目。
l 自籌資金的配套投入
l 資助項目用途混淆:資金只能用于技能培訓,不能用于研發/生產,而且也要一并考慮到鑒定/評價功能。
l 項目未經許可擅自變更
l 項目建設進度: 現在一般一年,也有2年
l 實施單位變更:行業協會問題比較嚴重,這種變更算是重大變更,一般會導致驗收不通過。
l 行業協會選擇實施單位原則:必須是基地龍頭企業(行業知名度高/有積極性/設施設備條件好/愿意為會員企業服務),不但可以培養自己員工,而且愿意對社會開放,為會員企業服務。
2、 地方教育附加專項經費使用規范、風控要點、項目績效及監管要求(楊處)
從政策/管理/服務三個方面來考量工作,財政局講究績效考核,需要了解投入資金的產出效果,即培養高技能人才數量,今年讓第三方機構天馬成公司做了調研,發現很多問題,項目問題有:
(1) 預算與評審時金額差異很大:每年財政準備7個億,但評審下來最終劃撥3個億,差異很大。
(2) 申報主體問題
(3) 資助方向和范圍:有的資助對象并非高技能人才
(4) 發現基地采購方面弄虛作假
(5) 培養人數2000人是否合理,正在探討
(6) 師資建設問題
對基地的調研結果,反映問題有:
(1) 政策不明確
(2) 流程不清楚
(3) 基地整體定位不明確
(4) 長期規劃編制有問題
(5) 操作方面沒有規范標準
(6) 希望有個平臺互動交流
評審/驗收環節也有很多問題,以上諸多問題,導致財政局至今還不敢做全面審計工作,財政局計劃2018年:
(1) 進行全面調研/審計,摸清資金使用方向/產出效果
(2) 建立服務平臺(就促中心,財政局,人社局聯合服務平臺)
(3) 修訂完善各類政策/文件
3、基地項目建設交流
(1)上海電氣
l 概況:2015-1017,政府總資助1.3億元,國家級基地,首席技師27人/高級技師746人/技師1442/高級工4951,高技能人才占技術工人隊伍35%。
l 十三五規劃:2020年達到總培訓規模20000人次,上海電氣2000人。高技能人才占比40%。今年上海電氣培訓84批,人數2665人,聘請教師78人。
l 發展規劃及目標:
2018年計劃開展56個培訓項目,培訓2000人,開發課程30個。
2020年培訓總量達20000人,每年培訓高技能人才2000人以上,五年內10000人以上,確保高技能人才(高級工以上)占技術工人總人數的比例40%以上。
l 總結經驗:
1、統籌規劃、分工合作、合理制約(項目領導小組、工作實施小組、招投標工作小組、專家咨詢小組)
2、前期工作準備充分(行業需求調研、培養方案、評價方案、課程體系、管理制度等等)
3、教訓:進口設備延期交付,拖延了項目進程,專家重新評審,又用掉3個月
(2)集成電路行業協會
建設經驗分享:
1、 領導重視
l 基地工作領導小組(秘書長/副秘書長)
l 基地實施小組(項目負責人、辦公室主任、工作人員)
l 專家委員會(行業專家)
l 鑒定所 (副秘書長、業務人員)
2、 前期工作準備充分:先后制定14項制度標準文件
3、明確項目目標:符合行業需求、與基地人才培養規劃匹配、與實施單位運營能力匹配
4、采購嚴格按照基地《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執行
5、項目成效: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入網培訓人數1172人,(其中高級工培訓人數949人,占入網培訓總人數的75%)基地已有的9個培養項目均已開班授課。
下午:
4、 申報、建設、驗收要求及典型案例分析(馬處)
迄今設備資助24.4億,有64家基地的160個項目
(1)申報要求
l 積極開展職工技能培養評價工作,落實高技能人才使用激勵措施,年職工培訓量2000人以上(培養基地聚焦新產業、新職業領域且相關從業人員規模較小的,每年培訓量應在1000人以上)
l 面向社會開放,為上下游產業和同行業從業人員提供技能培訓。
l 聚焦重點領域,要重點扶持科創中心建設和“四新”經濟領域以及與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相關的項目。申報項目原則上應是技能類從業人數較多、技術含量較高、培訓需求較大的項目。
l 統籌規劃:申報單位應按照所提交的培養基地建設“十三五”規劃和當年度建設計劃,申報當年實訓設施設備添置資助項目,并進行統籌安排和整體推進。(申報一個,完成一個;通過一個,申報一個)
l 單個資助項目建設周期原則上為一年,但對規模較大的資助項目,建設周期最長不超過兩年。(大多數基地這點做的不好,項目進度拖拉)
(2)項目變更
l 資助部分:1.資助設備種類不變的情況下,品牌/型號變更 2.資助設備種類有變化 3.種類/型號都不變的情況下,數量變化;
l 自籌部分:在項目建設目標不變的情況下,允許自籌資金中部分設施設備或房產按實際培訓需求進行變更,但不允許自籌資金中設施設備與房產之間的互換變更。
l 變更比例=項目資助部分的變更金額/資助部分實際執行總金額
l 所有變更均需上報公共實訓處,5-10%變更由公共實訓處組織專家組進行評審, 10%以上公共實訓處上報職建處,經專題討論處理。
(3)驗收流程:驗收申請表—項目建設總結報告—第三方會計事務所出具《項目建設審計報告》 ---《本市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實訓設施設備資助項目驗收標準自評表》---《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實訓設施設備添置資助項目內部驗收專家意見表》---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實訓設施設備資助項目采購方式匯總表---加蓋基地公章
(4) 其他注意事項:
l 自籌資金建議打入專戶統籌支付項目款項
l 如有定制設備,標準化改成非標,按照標準化設備金額評估,還要提供研發方案、理由說明等等文件提供評審
l 遵循集約利用原則:設備除了實訓,兼顧鑒定功能
l 實施單位盡量不要變更,屬于重大變更,如發生建議處理方式:退還專項資金,撤銷項目,今后重新申報/重新建設
l 自籌雖然可以變更,但也要考慮到整個實訓項目是個有機整體,必須合理變更。
l 資助的設備不要做進項稅抵扣
l ??實訓場地較多/分散的基地可以再申請一次實訓教室/多媒體教室
(5)2018年政策變化
l 評審:初審:可行性/必要性 看方案,不需要人去;——評審:合理性,以上兩個環節都改為(就促中心/財政局/人社局聯合評審)—— 答辯 (請邀請對此項目深入了解的人員進行闡述10分鐘,對于項目規劃/自籌/配套/培訓效果等等講透)——批復資助
l 驗收:從以前的一次駁回改成三次驗收流程(財務專家、設備及培訓專家、整改到驗收完成)
l 實訓設備驗收,還需基地提供半年報。有問題請咨詢對口人社局管理員。
5、項目建設資金使用要求(財務專家)
(1)制度
l 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制度
l 財政專項資金內控管理制度(包含固定資產管理、采購管理都不相容職務分離)
l 協會出面申請的要和實施單位簽訂長期合作協議期限不低于5年。
l 協會要有和實施單位簽訂過的固定資產異地管理制度,每半年一次檢查核對表。
(2)采購流程
l 財政資金必須走政府采購流程(依據本資助資金是人社局預算內資金,受國家《預算法》和《財政部項目資金管理辦法》規范)
l 政府采購流程(中國政府采購網、上海政府采購網等含有政府字樣。評審專家從政府采購庫隨機選?。┥虾S?00多家有資質的招投標公司可代理。
l 財政資助資金和自籌資金不能采購關聯企業的產品(避免套用財政資金嫌疑),如果僅只有本單位獨家產品,可以去財政申請單一來源采購。
l 原則上采用國產設備,如確實無國產可替代,要提供充分的證據。
l 入庫驗收必須根據申報文件有采購、設備管理、倉庫等簽字
(3) 資金管理
l 專款專用,不得挪用,嚴格按照財政部項目資金掛家里辦法執行。
l 固定資產分項目核算,核算到明細子項目的單個固定資產(順序按照申報三級明細表,不能單獨成為固定資產在備注里標明和xx行合并形成固定資產)
l 配套自籌資金布恩那個包括實訓耗材費、房產租賃。
l 配套房產的必須有合格房產評估事務所出具評估報告(可參照財政庫里事務所)
l 配套房產不應與生產、研發和其他場所混合建設。
l 如有購買的設施設備與申報文件不一致,必須變更申請,并得到同意再變更。或者資金原路退回。
l 如申請單位為協會,與實施單位不一致,按照誰配套誰資助原則,要把資金從協會撥付至實施單位,協會對項目實施運行維護監管責任。
l 自籌資金如果是已經購買的固定資產,提供一年內的發票。超過一年不能作為配套。(立項審核專家評審之日前一年內)
(4) 固定資產
l 固定資產實物不可脫卸的標牌(5年以上),除包含基本要素外,還必須有人社局資助XX項目字樣
l 制作固定資產卡片,除包含基本要素外還必須有人社局資助XX項目字樣。
l 資助實施設備不得用于生產或研發等其他非培訓實操和技能鑒定活動。
l 正式驗收時,固定資產必須已經入賬并達到可使用狀態
l 確保固定資產總賬和明細賬相符,固定資產明細賬和固定資產卡片相符。
l 每年年底盤點表(設備管理、財務、培訓使用部門)維修記錄表
l 采購的固定資產增值稅不得抵扣,如要抵扣按照扣除后的金額扣減資助額。
(5) 其他要求
l 最終申報按照要求調整后正式裝訂文本,一式三份(人社局、中介、實施單位),中期驗收由符合資格的事務所進行審計。
l 年培訓人數2000人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提供掛資質證明可減半)
l 面向社會開放占全年總培訓量20%(高新技術企業提供資質證明可減半)
l 績效要求滿足申請時的申報文件要求
l 資助采購發票和配套資金發票蓋人社XX項目資助
l 稅收按照國家所得稅法規范繳納,驗收時最終會計分錄
例如;企事業單位
借方:固定資產—XX資助項目-XX設備
貸方:遞延收益
協會:
借方:固定資產——XX資助項目——設備限制性資產
貸方:限制性資產
l 專戶利息不能自行提取使用。
6、 互動答疑 (對口聯絡員嚴海青)
(1) 國產化概念:國內生產設備,進口設備有海關進口憑證,如果向外貿公司買,可能也會要看海關進口憑證
(2) 設備購買:資助和自籌不得購買本單位和關聯企業產品
(3) 實施單位多的情況: 驗收時會分別去各家實施單位驗收,查驗設備和財務憑證
(4) 培訓人員概念:沒有硬性規定要有證書,但必須有培訓量2000人以上,如不到,第一年/第二年或可以情況說明,第三年評估基地時影響較大,可能會整改。受訓人員也不局限于上海人。
(5) 自籌部分采購原則上也必須招投標,但沒有資助部分這么嚴格,如無招投標,也必須有過硬的憑證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