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電梯安全問題,歷來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一臺電梯到底要經過怎樣的檢測,經過怎么樣的校驗過程才算是安全的,才能送到客戶手中并且安裝使用的呢?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近日有幸透過媒體,在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國家電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檢測基地里揭秘電梯安檢背后的“真相”。
如今最常見的電梯事故有三類:剪切事故、乘客墜落井道和電梯失控墜落。特檢院基地國家電梯質檢中心型式試驗室高級工程師介紹,為了防止這三類事故的發生,門鎖、驅動主機制動器、安全鉗這樣的主要部件和安全保護裝置的檢測就尤為重要。
一百萬次試驗 防止剪切事故
電梯門是乘客或貨物的出入口,電梯門系統不僅具有開關門功能,同時還提供了防止人員墜落井道和被剪切的保護。電梯門鎖裝置就是為了保證電梯門的可靠閉合與鎖緊。電梯到了一定的樓層門打開,乘客進入轎廂,門自動關閉,門鎖的觸點會檢測到門是關閉和鎖緊狀態,這個時候電梯才能啟動運行。如果門沒有完全關閉的狀態下,電梯啟動運行,就容易發生剪切事故。
門鎖裝置可靠性試驗
為了保證門鎖裝置的安全性,在型式試驗室,每個型號的電梯門鎖裝置都要進行一百萬次的閉合鎖緊實驗,門鎖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人員剪切事故和人員墜落井道事故。
二百萬次實驗 實現電梯“零速”剎車
除了門鎖裝置之外,驅動主機制動器也是保護電梯安全運行的重要部件 ,萬一電梯不能正常停下來,主機制動器不能正常閉合,那就是電梯處于失控狀態了。例如在一次小區出事故的住宅電梯:當時發現電梯制動器鐵芯間隙為5毫米,而正常的應為0.6毫米,間隙明顯偏大,間隙增大會導致電梯運行中制動輪閘瓦磨損。在制動狀態下進行盤車試驗,能很輕松地向上盤動電梯,這說明閘瓦的制動幾乎已經失效。
驅動主機作為電梯運動的動力,當轎廂到站時,它必須將電機轉速降到零,驅動主機制動器實現“零速”剎車。一旦電梯發生故障,驅動主機就會使用制動器(抱閘)來強行停梯,所以制動器的可靠性關于電梯使用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在型式試驗室,驅動主機制動器需要進行二百萬次以上的可靠性實驗,只有通過了這個實驗才能進行安裝。
雙重保護 三步檢測
如果制動器發生故障,電梯失控,這時候的安全誰來保障呢?一旦電梯的運行速度超過了預設的速度,那么電梯里的安全鉗就能起到保障作用。
這種裝置主要是在電梯出現問題時起到制停的作用,防止電梯的超速運行。在必要時安全鉗可以保持電梯轎廂完全靜止,在保證電梯乘客安全的同時還對整個電梯起到保護作用,安全鉗實驗就是為了驗證它的安全性與可靠性,這樣的實驗每個安全鉗需要進行十五次。一旦安全鉗也失效了,那么電梯還有最后一道防線:緩沖器,能夠讓電梯緩慢的下落,而不會發生突然從最高掉到最低的情況。
進行了型式實驗之后乘客電梯才能進行批量生產,在電梯安裝完成之后還需要進行新裝梯的監督檢驗,最后還有在用電梯的定期電梯維保。經過這三步的檢測維修,能夠保障電梯的安全使用。嘉立電梯再次提醒,一旦電梯發生故障,大家千萬不要進行撞門、扒門等動作,及時報警等待救援才能保證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