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多層住宅無電梯狀況給老年人的出行帶來了較大困擾,如何合理、安全地給這些住宅加裝電梯,正成為一些大中型城市老舊小區的迫切需求。由于加裝電梯涉及住宅結構調整、社區公共事務程序、資金籌集、工程審批、安全監督、運營管理等大量復雜問題,實際操作困難重重。而業主們都不是電梯方面的專家,對于工程的實際進展無從判斷,如果有專門的部門或者機構協助,將會事半功倍。
加裝電梯相當于造一棟樓
有居民反映,給老舊樓加裝電梯,技術上可不可行?我們咨詢了金華市特種設備檢測中心高級工程師劉志剛。據其介紹,只要安裝條件符合,老舊樓安裝電梯不存在技術障礙。
目前,金華電梯制造單位有4家,主要是以乘梯、貨梯為主,其生產制造、檢驗檢測、安裝售后等都符合質量管理體系的技術要求。除了制造單位以外,全市目前有92家電梯維保單位,這些維保單位按照行政許可的要求對技術人員儀器裝備、場地、質保地和能力資源設定了規范。
技術上沒問題,但是舊樓加裝電梯還有許多難題。
加裝電梯申請過程比較復雜,涉及規劃、國土、建設、質監、消防、物業辦等多個部門。首先,舊樓加裝外掛電梯,涉及土地使用,需要得到國土資源局的許可;樓體改造還要建委的審批;電梯作為特種設備,安全性要經過質監局、消防部門的各種審查。此外,還涉及規劃變更,須公示并征求利益相關人士的意見。
既有多層住宅加裝一部電梯等同于一個建設工程,流程復雜,專業性強,光靠業主自己很難完成。因此,第三方機構應運而生。這些機構有的是代建單位,具有設計、施工資質,直接承接了業主的電梯項目;有的是代理單位,雖然不具備施工資質,但可以為業主代辦各項審批手續、找施工企業。
市科協主席樓余產提出建議,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契機,有效整合政府各相關部門審批職能,通過政務統一窗口進行報批。組建專業團隊,建立舊樓加裝管理和服務平臺,與窗口進行對接互動。
第三方代辦省心省力
從賣電梯到裝電梯,本地知名企業飛亞電梯也加入了“第三方”行列。為了更專業地服務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市場,飛亞公司和云安達公司合資組建了克虜德電梯公司。
走進克虜德廠區,現場一棟5層的大樓外一個透明的電梯井架矗立,這是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的樣本。克虜德加裝電梯采用先進的部件與井道集成設計理念,實行工廠模塊化制造、預置式安裝工藝,施工現場采用“積木式”快捷安裝技術。克虜德電梯總經理鄭益財說,模塊化安裝電梯和傳統加裝電梯相比,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節約空間,整個電梯主體只需要4平方米左右的占地面積,而傳統加裝電梯則需要11平方米的占地面積。吊機從開始操作到加裝電梯主體安裝完成,用時只需要半天時間,加上前期的電梯井施工與后期調試,整個工期只需要半個月時間就能完成,大大縮短了電梯加裝的時間。
除了生產安裝電梯外,克虜德電梯公司還為住戶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克虜德電梯公司總經理鄭益財告訴我們:“根據前期調查,全市老舊小區對于加裝電梯的呼聲較高。因此,我們除了生產、安裝,還提供住戶間的協商溝通,加裝電梯項目的申請、審批、報檢等服務,從而幫助住戶破解舊樓加裝電梯面臨的難題。”
為了推進加裝電梯,一些地方鼓勵引入第三方專業性組織參與。有調研數據顯示,六成住戶希望在協商及代辦流程有第三方可以介入,參與調解及代理。上海的經驗顯示,在以往,由居民自己走完加裝電梯審批程序往往需要兩年之久,勞神費力。加裝電梯委托第三方操辦手續的案例正漸漸增多。交由第三方代辦后,加裝電梯的冗長時間也變得更高效。
市場化方式籌措資金
老住宅加裝電梯,經費不落實,一切無從談起。除了居民自掏腰包,也需要政府部門在政策協調的同時,拿出一定扶助資金,并鼓勵公益資金、慈善資金、風投資金等各類社會資金共同參與,使工程所需資金有著落。
有專業人士建議,可引入市場化運作模式,解決資金來源問題。比如,建議在項目試點初期,采用財政補貼的方式,讓少部分有條件的小區先行先試,采用市場化運作模式,引入第三方項目公司,對有條件的小區統一進行住宅加建頂層、加裝電梯及舊房綜合改造等措施,承擔改造方案設計、廠家選取、規劃審批等必要手續。
在老樓加裝電梯運作模式方面,國內不少地方也有一些“腦洞大開”的創新性做法,引起了關注。其中一個模式是引進社會資本,施行租賃經營。這種模式在北京市海淀區北下關大柳樹5號院已實施。這里加裝電梯屬于租賃性質,前期大約60萬元的安裝費用由相關公司出資,住戶按月繳納費用。這樣一來,平均每月每戶收費額為190元,其中二層住戶每月繳納72元,頂層住戶每月繳納328元。由企業出資建設電梯,然后對居民租賃經營的方式大大減少了費用支出,也大大減少了加裝電梯的阻力和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