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民生領域的利好消息,“鼓勵有條件的加裝電梯”被寫進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
根據有關數據,廣州市符合加裝電梯的舊樓約有4萬棟,涉及大概240萬市民的日常生活。截至2017年12月,市國規委系統一共審批通過增設電梯約3000宗,數量位居全國之首。然而即便是這樣,在整體舊樓中的比例還偏低。
老樓加裝電梯有多難?日前,廣州市政協聯手多家媒體打造的“有事好商量———廣州市政協民生實事協商平臺”正式啟動。這標志著廣州市政協“有事好商量”民生實事三年協商行動拉開帷幕。“有事好商量”的第一期協商議題,就瞄準了難搞的“老樓房的電梯夢”。
◎實地調研
一位業主不同意 這電梯也裝不成
“老樓加裝電梯這個議題,我們反復調研了多次,時間持續挺長的,最少有一年時間了。”譚國戩,廣州市政協委員,一年時間里,他參與了多次調研的實地走訪過程,走訪過荔灣區的彩虹街,也專門跑到南京、蘇州等地進行外地調研,后來又回到廣州,在多個老舊小區調研,包括郵電研究所小區、黃華路公安宿舍、新港路的某研究所宿舍等進行調研。
2018年1月20日上午,在走訪天河區郵電研究所小區的加裝電梯情況時,愁云滿面的林叔和陳叔就拉著譚國戩、鄭子殷兩位市政協委員大吐苦水。
郵電小區是原廣州市郵電研究所的宿舍樓,林叔、陳叔等人都住在郵電小區A棟。根據2016年8月出臺的《廣州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辦法》,在滿足房屋專有部分占建筑物總面積2/3以上且占總人數2/3以上的業主同意的情況下,林叔和陳叔準備好申報材料后,于2016年底向天河區規劃部門遞交了加裝電梯的申請。
去年5月份,在加裝電梯批前公示期間,一樓住戶以電梯的建設位置會影響日常生活為由,對安裝電梯提出反對意見。“雖然說是2/3的業主同意就好,可實際情況就是,一戶不同意,這電梯也裝不成啊。”林叔和陳叔多次和一樓住戶溝通,可都沒能協商成功,無奈之下,林叔等人只好尋求了第三方介入協調。
多方上陣輪番協調 這電梯還是裝不了
6月15日,天河區國土資源和規劃局組織了一次聽證會。在聽證會上,雙方終于達成了一致意見,即修改電梯的安裝位置,由原來的南面改為東面。但最終,區規劃局以電梯建設位置不符合要求為由,在8月底的批后公示中將電梯位置定在了南面。
獲得了建設工程許可證,一切手續到位,終于可以安裝電梯了,林叔等人很歡喜。于是,他們開始著手準備電梯的建設工程。可這時,一樓業主卻又開始不斷提出各類反對意見,向居委會投訴,甚至開始申請行政復議……
林叔和陳叔又請來住宅樓所屬單位郵電局的領導來幫忙溝通,但依舊沒有得到一樓住戶的肯定回應。居委會組織了兩次協調,把雙方請到了辦公室,希望大家能夠坐下來,好好談。但由于一樓業主始終不肯點頭,協調又一次以失敗告終。
“我們也不想把事情搞得太僵,”陳叔說,“大家都是住了幾十年的老鄰居了,本來一直很和睦的,為了這個事弄得不愉快也不是我們的本意。”
一直到今年3月,居委會和業主原單位又協調了兩次,這位一樓業主始終沒答應。
隔壁兩梯加裝進程被波及
1梯的情況影響到了另外兩梯加裝電梯的過程。
據住在3梯的鄺叔介紹,A棟共有40戶居民,其中超過半數的住戶家里有退休老人。“我們那梯有個八十多歲的老太太,住在最高樓,腿腳不好,現在幾乎都不下樓來了,有時她兒子攙扶著,她才能下來走兩圈。”
現在,2梯也申報了加裝電梯,尚未獲得建設工程許可證。面對1梯目前的情況,2梯的住戶還處于觀望階段,對2梯是否加裝電梯還沒有做出最終決定。
“我們原來也準備要申報的,”3梯的鄺叔說,“現在1梯變成這樣,我們也不知道要怎么辦,可能要先看1梯那里處理得怎么樣吧。”
1梯的電梯建設現在陷入了僵持地步,林叔和陳叔等人很希望電梯能盡快動工,盡快讓大家能享受到便利。但是目前的情形又讓他們感到焦慮,一方面不知道能否繼續開工,另一方面又不想將鄰里關系徹底惡化。愁云滿面的林叔和陳叔現在不知該如何是好。
◎獻計獻策
“像林叔和陳叔這樣的案例還不是個案,廣州市舊樓加裝電梯項目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但過程中不可避免存在很多問題,從審批報建,電梯建設過程,到建成后投入運營及維護等方面都有可能存在各種問題。”譚國戩說,多次調研后,市政協委員又緊鑼密鼓地組織了座談會,聽取了市級、區級相關職能部門的情況匯報。
焦點1:是否加裝意見不統一?
建議:有效宣傳很重要
在走訪了大量的居民區之后,譚國戩發現,其實很多居民并不清楚加裝電梯的流程。“我們的宣傳能否更有效?只有有效的宣傳,才能鼓勵到更多的居民參與。”
“政府部門難處多,我站在住戶的角度看,住戶的難處就更多了。”座談會上市政協委員彭志秋直言,民眾申請加裝電梯,跑來跑去不滿意,把一個好事都辦得怨聲載道。
他認為,既然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存在諸多難處,能否將職能部門的難處統一集中起來,針對這些難處制定具體可操作性的對策。這樣,既能讓民眾了解政府職能部門的工作情況,也能為全市各區政府部門提供明確的指引。
“政府部門在老樓加裝電梯這個民生項目上確實下了不少功夫,也做了很多調查,但這個項目目前依然存在很多問題。”他同樣認為,加裝電梯應該有合適的宣傳渠道,選擇合適的角度,解答民眾對加裝電梯的疑難困惑,通過正面宣傳,減少不必要的上訪和訴訟。
譚國戩還建議,可借助加裝電梯志愿者服務站、居民議事廳、專業社工等渠道,為加裝電梯的不同意見方提供協商解決紛爭的機會。引進第三方機構對高低樓層進行價值評估,制定補償方案,讓高層獲利者向低層未獲利者進行相應的賠償,以平衡收益,達成社區穩定的最終目標。
焦點2:加一部電梯跑部門太多?
建議:成立領導小組牽頭一站式服務平臺
“加裝電梯這件事,居民感覺最難的就是審批報建太復雜,需要跑的部門太多,能否通過成立一站式服務平臺,減少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彭志秋建議。
不少參加過實地調研的政協委員也認為,要解決加裝電梯目前存在的問題,要先做好統籌協調工作。
荔灣區最近成立加裝電梯服務中心就為各區提供了借鑒經驗。該服務中心搭建起聯合政府、企業和志愿者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居民群眾可以在這里全方位了解舊樓宇加裝電梯的籌備方法、技術要求和申報程序等信息。除了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服務中心還邀請了轄區內一批有成功加裝電梯工作經驗的業主,作為志愿者參與咨詢服務工作。與此同時,服務中心還優選十家優秀電梯企業進駐。可以說,從加裝電梯申請到最終加裝成功流程鏈條上的所有環節,在這里都可以一站式找到。而且,該中心就設置在荔灣區政務中心旁邊,市民如果要具體辦手續,轉身去到隔壁辦理即可,方便群眾辦事。
“在協商上,我們需要一個頂層設計,應該由分管的副市長牽頭,各職能部門召開一些關于加裝電梯的聯席會議,共同協商有效措施,統籌推進加裝電梯。”廣州市政協城建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崔虹說。
市國規委副主任孫玥也對這一建議表示了贊同。“目前,天河、荔灣都成立了電梯辦。”
焦點3:反復談判補償金額談不定?
建議:居民協商難 建好補償機制
與底層住戶的協商,是不少小區碰到的難題。家住老城區的謝小姐和她所在的加裝電梯小組,就卡在了這一關上。
“我們這棟樓的底層住戶就表示要賠償,這個我們其他住戶都是同意的,但是底層用戶提出,必須按照房產證面積補償,每平方賠償1萬元。”王小姐和其他住戶算了一筆賬,裝部電梯才需要80余萬元,賠償金就要數百萬元。雙方的談判標準實在相差太大,加裝電梯工作陷入了僵局。
“因為利益不同,不同住戶之間確實會有矛盾。”彭志秋說,低層住戶對加裝電梯產生心理抗拒也是有原因的。“住在低層的居民面對的往往是蟑螂老鼠、垃圾、潮濕等較為惡劣的環境。現在經濟發展較好,高層住戶想裝電梯,低層住戶認為又要他們做出犧牲。”因此,彭志秋認為“讓住戶自發去協調”,確實存在很大難度。
譚國戩提出,應該引入第三方機構對舊樓市值進行評估。不同地區的環境、地段、經濟收入有差異,補償標準也應該有所調整。為此,建議引入第三方機構對舊樓市值進行評估,再相應地制定補償標準和政策。
焦點4:電梯裝上了,管理誰來做?
建議:引入專業物管 運營監管規范化
即便是順利裝上電梯的老樓,也并非一勞永逸。市政協委員倪靜就提出,有過不少報道都是關于電梯的安全事故問題。
“現在加裝電梯很有可能再過5-10年就會有新的問題產生。廣州市質監局副局長楊延暉也給大家算了一筆賬:“電梯的協商我們可能花一兩年的功夫可以完成,可這還只是一筆‘短賬’,后面才是‘長賬’。一部電梯,至少要用20年,以9層樓的電梯為例,它一年的維護費用是1 .2萬元左右;再加上換鋼絲繩等,1萬元左右;20年下來,就是40萬元的維護費用,而買一部新電梯,最少只需20萬就夠了。”
針對電梯維護問題,市政協委員廖如建議,電梯加裝完成后,相關部門可定期派出專業服務組,定期進行巡檢。
鄭子殷則更贊同市場化。“引入專業物管,引入責任險,精心管理、精心維修、精心安裝,市場化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各區政策
海珠:每梯擬補10萬,成熟一個推一個
根據《海珠區促進舊住宅樓宇加裝電梯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顯示,海珠區是廣州的老城區,老舊小區存量較大,據統計,海珠區現有七至九層住宅樓4436棟,其中413棟舊住宅樓宇、479個梯口已加裝電梯,舊樓加裝電梯比例為9.3%。
海珠區按一個梯口一臺電梯給予一次性財政補助10萬元,“成熟一個推進一個”。
荔灣:幾十個加裝項目領補貼
2017年8月,荔灣區率先出臺政策,舊樓宇加裝電梯每臺可獲政策補助10萬元。在政策利好之下,鄰里之間對于加裝電梯的積極性有了極大的提升。至今已有8個項目成功拿到10萬元補貼,還有27個項目完成電梯加裝補貼申請的材料投遞。荔灣區今年民生實事提出:完成150臺舊樓宇加裝電梯。
天河:年內力爭加裝電梯50臺以上
《天河區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方案》在今年1月也審議通過,按一個梯口補助10萬元的原則“應補盡補”。同時,天河區今年也把舊樓加裝電梯納入民生承諾中,提出給予資金扶持,鼓勵引導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年內力爭加裝電梯50臺以上。
越秀:設立加裝電梯引導基金
自2012年至今年3月初,越秀區已完成496臺既有住宅電梯的加裝。越秀區今年民生實事提出:設立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宣傳咨詢窗口,推動既有住宅新增設電梯50臺。同時,有市人大代表建議越秀區加大對加裝電梯扶持力度,相信補貼可以提高居民加裝電梯的積極性。
在今年1月舉行的越秀區委十二屆五次全會上,越秀區委書記王煥清作報告提出,加大對老舊樓宇加裝電梯工作的統籌服務力度,探索設立老舊樓宇加裝電梯引導基金,鼓勵市場主體積極參與老舊樓宇加裝電梯、老舊電梯更新改造工作。
黃埔:正在研究出臺
在今年1月的一次政府熱線接聽活動中,面對黃埔區舊樓加裝電梯補貼政策的市民提問,黃埔區區長、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小華回應稱,增設電梯是否提供補貼扶持,目前正在研究出臺加裝電梯的補貼政策。
花都:具體方案正在制定中
在今年的廣州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分組討論上,廣州市人大代表、花都區區長葉志良透露,花都準備參考荔灣、天河等區做法,擬對小區加裝電梯財政進行補貼,推動舊樓加裝電梯步伐的加快。花都區城市更新局專門針對老舊小區更新改造做了課題研究,從改造意愿、建設現狀、安全管理等方面評估了30個老舊小區的改造迫切度,對適合納入改造計劃的小區進行優先排序,涵蓋改造積極性、相關規劃、物業權屬、小區基礎設施等7大項內容。
政協建議
副市長牽頭
領導小組
統籌推進
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組織引導與統籌協調作用。把舊樓加裝電梯列入市政府民生重點專題和住建部選定的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工程中。
加強統籌協調,市一級成立由分管副市長牽頭、有關職能部門參加的加裝電梯工作領導小組,在市國規委設立辦公室,從組織上保證這項工作的推進,制定有效措施和目標責任體系,統籌推進。
區政府相應設立領導小組和服務統籌機構,提供有力保障。
發動各街道居委認真摸清底數、征詢居民意愿,全面掌握屬地舊樓宇的基本情況和居民初步意向,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和專項座談會,及時溝通交流情況、解決跨部門協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