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淮晨報報道,“強化政府統籌協調功能,讓老舊小區打包聘請物業,提供一定數量的以獎代補資金,先按照‘低收費、高繳率、有補貼’的模式,然后再逐步走市場化道路……”小區是居民溫馨的港灣,如何讓老百姓住得舒心,生活愉快?來自基層的省人大代表朱紅英從自己的實際工作出發,提出了多條具體建議。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住宅小區已經成為社會管理最重要最基本的單元之一,群眾對于小區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以我們社區為例,每個月12345熱線統計中,60%與物業管理與服務有關。”老舊小區管理是一個難點。所以,建議政府托底,擔負起老舊小區改造、物業企業監管責任,加大老舊小區基礎設施建設。賦予街道管理權限,提高對商管物業管理力度。同時,強化政府統籌協調功能,將老舊小區打包聘請物業,提供一定數量的以獎代補資金,先按照“低收費、高繳率、有補貼”的模式,然后再逐步走市場化道路。
朱紅英還建議,在社區分類分層開展精準扶貧工作。通過摸底,針對居民的各類需求,對居民需要幫扶的“貧”的種類和范圍進行拓展和延伸,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參與扶貧。針對家庭經濟上的貧、就業技能上的貧、醫療資源上的貧,建立困難群眾信息庫,對政府幫扶救助后仍然需要幫扶的家庭,積極爭取社會單位的經濟支持,為有就業意愿的特殊群體開展技能培訓,強化社區一對一簽約醫療服務,為群眾提供精準化服務。
據介紹,蜀山區在省內率先開展既有建筑加裝電梯,并研究制定了《蜀山區既有建筑加裝電梯指南》。朱紅英告訴記者,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是造福老百姓的一件好事,但她表示,在具體操作中難度還是不小。
“首先是資金問題,一般住老舊小區的居民經濟條件不是特別好。”所以她建議,各級政府要加大這一方面的資金支持。另外,在安裝之前,要進行調查摸底,制定詳細的規劃方案,方案要兼顧到每家每戶的實際需求和使用中的體驗感。“避免因為加裝電梯方便了部分居民,而忽略了其他居民的利益,比如影響采光之類的情況。”
上一篇:電梯安全非小事 依法監管不容緩
下一篇:加裝電梯新規實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