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初長沙市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收到的提案中,有8件關注了同一個問題——給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這8件提案一共涉及40名委員,其中一件提案有20多名委員附議。
“這么多委員關注同一個問題,說明百姓呼聲特別大,給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已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長沙市政協提案委主任張業軍介紹,這8件提案最終合并,成為今年長沙市政協的8件重點提案之一,由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領銜督辦,長沙市政府一名副市長領銜辦理。
近日,湘聲報記者從長沙市住建部門了解到,《長沙市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管理規定(試行)》已完成起草工作,有望年底出臺。屆時,長沙市老舊小區將加快邁入電梯時代。
老人上下樓難
“上不去也下不來!”這是很多老舊小區里老年人出行的真實寫照。上世紀八九十年代,9層以下住宅樓大多數沒有規劃設計電梯。隨著居民的年紀逐漸增大,如今,給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呼聲越來越高。
長沙市信訪局副局長王強壯、市信訪局群眾工作指導處處長王碩均為市政協委員,在日常工作中,他們接到大量群眾來訪反映老舊小區老年人上下樓難題,并對此展開了調研,形成了關于小高層和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提案。
王強壯介紹,截止2015年底,長沙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125萬,占總人口的16.8%。長沙九成以上老人選擇居家養老,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住在沒有電梯的小高層住宅和老舊小區,生活出行十分不便。
提案建議,市政府可以按照“業主為主,政府推動”的原則,參考其他省市經驗,出臺相關文件,為加裝電梯提供可行性依據。在資金方面,可根據小區的具體情況,采用政府全額投資,業主承擔維護保養費用;財政補貼、業主分攤;付費電梯,業主投幣或刷卡使用;電梯企業建設,業主有償租賃使用等不同模式。還可以綜合利用廣告、稅收和贊助等方式降低成本,減輕居民負擔。
長沙市政協委員、市政協機關黨組專職副書記楊翌也在提案中建議政府對老舊小區增設電梯給予適當財政補貼。
事涉多方
銀園公寓是長沙市少數幾個經業主自行協商并率先安裝電梯的老舊小區之一。2015年國慶節前后,銀園公寓3個單元中低層住宅樓的電梯先后投入使用,業主以交物業費形式將電梯委托給小區物業進行日常清潔維護。電梯運行兩年多來,小區居民普遍好評。
“2000年前后,加裝電梯的事提出來了,但當時有不少人反對,再加上資金籌措有困難,事情就擱置了下來。”今年82歲的劉新元(化名)告訴湘聲報記者,同眾多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住宅樓一樣,銀園公寓8層的住宅沒有安裝電梯。
在越來越多老年人的呼吁下,小區業委會重新把安裝電梯提上工作日程。“經過協調,大部分業主都同意了這一提議。”劉新元介紹,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單位進行了適度支持,樓棟按照一樓住戶不出錢,二樓少出錢,樓層越高出錢越多的方式進行籌資,大家一起把電梯建了起來。
老舊小區加裝觀光梯方便了居民出行。
一個普遍現象是,老舊小區安裝電梯,最大的阻力來自一二樓住戶,同時,出資比例難以協調。張業軍介紹,加裝電梯的主體涉及樓層住戶、業主委員會、財政、住建、規劃、安監、消防、住房公積金管理等多個方面,利益協調很復雜。
長沙市政協調研組在進行外地對比調研和資料收集過程中,發現先試先行城市能夠順利推進的關鍵因素,就是能協調各方矛盾。
在今年9月召開的提案辦理協商會上,由長沙市住建委代擬的《長沙市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管理規定(試行)》草擬稿(以下簡稱《規定》)首次曝光。在經過進一步完善后,這一《規定》將成為長沙市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及電梯管理的規范性指導文件。
“三分之二”原則
“這份文件在結合外地好的經驗和做法的同時,極大地突破了本地原有政策限制,規定了各個主體和責任單位的責任及義務,同時也能解決少數業主意見不一致和電梯后續管理等問題。”《規定》引起了楊翌的高度關注。
過去小區即使只有一棟樓要裝電梯,可能也要征求小區全體業主同意,在《規定》中則改為“三分之二”原則,這意味著在經過協商及聽證后,即使少數業主有異議仍然可以通過審批。
在辦事程序上,《規定》提出按照簡化、便民的原則,采取一站式辦理的方式。
楊翌說,在草擬的《規定》中,對于籌資方式,只確定了“按照‘誰受益、誰出資’的原則,由業主按照一定的分攤比例共同出資、自行籌資”,并沒有明確財政補貼或其他政策支持事項。她表示,目前,上海、南京等城市都出臺了政策,明確了老舊小區安裝電梯相關財政補貼事項,建議長沙市政府也出臺相關財政補貼政策。
10月15日,為更好地完善《規定》,長沙市住建委發布公告,請市民對資金籌措、建設維護和安全監管等方面積極提“金點子”。到11月5日,一共收到意見和建議1000多條。
長沙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意見和建議經過整理后,將報送市長辦公會進行專題討論,以進一步明確申請主體、申請條件和審批程序等方面的內容,同時將加快《規定》正式出臺步伐,讓長沙市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