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京市質監局以滿足人民群眾的質量需求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質監職能的全面履行,通過強化質量監管、保障特種設備運行安全、實施“計量惠民”工程,開展檢驗檢測便民服務等工作的落實,有效促進了質量發展成果全民共享,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質量獲得感和滿意度。
●關鍵詞:電梯安全
南京市目前有電梯8萬多臺,設備的運行狀況與市民出行安全緊密相連。南京市質監局在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中特別突出民生相關的電梯安全,不斷創新、優化監管模式,完善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格局,強化工作考核,加大與公安消防、房產等部門聯動,強化全市電梯安全監管。
先后推動開展的工作包括:
推進電梯安全責任保險--全市超過30%的電梯投保,四大保障房片區電梯投保率100%;
推進電梯維保“兩公示”--在全市50%以上的小區對維保單位履行工作職責自我聲明和日常維護保養時間進行告知公示;
推進96333應急救援平臺建設--2013年以來共處置電梯困人故障31515起,解救被困人員44206人,救援人員平均到場用時11.22分鐘,遠好于國家規定的30分鐘,平均救援用時為4.76分鐘。
這些工作有效落實的背后,是南京市電梯安全的出色表現,數據顯示:“十二五”以來,在南京電梯總量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長的同時,萬臺設備的事故率、死亡率保持在了0.03的低位,遠好于全國同期水平(據國家質檢總局發布數據,“十二五”末,全國電梯萬臺設備事故死亡率從“十一五”初期的0.49下降到0.12)。
特別是今年5月,南京被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為全國首批電梯安全監管改革創新兩個試點城市之一。試點工作以探索“物聯網+維保”、完善“自我聲明+信用管理”模式、深化“應急+監管”模式、推廣“保險+服務”模式為核心,目前已完成覆蓋全部72家三星級以上電梯維保單位的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和主要零配件參考價格公示,建設了覆蓋全市3500臺電梯,實現設備狀態動態監測(實時調用)和故障數據統計分析的“智慧電梯”物聯網監控與應急處置數據服務平臺。
下一步,隨著試點工作的深入推進,逐步摸索、總結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做法模式,將為推動全國電梯安全監管改革創新提供示范和支撐,也為促進南京電梯管理水平的再提升提供了有利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