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住建委18日表示,北京老舊小區增設電梯工作進展順利,目前已有45部電梯投入使用。作為試點的海淀區年內將在30個小區里的約400個樓門制定加裝電梯方案。
市住建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自2016年北京啟動既有住宅增設電梯試點工作以來,經過各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截至目前,已完成安裝并投入使用電梯45部,包括東城區和平里一區4號樓4單元、海淀區大柳樹5號院6單元以及豐臺區豐儀家園10棟樓的43個單元。另有23部電梯正在施工,分別位于西城、海淀、朝陽、豐臺和石景山區。海淀區在做好試點項目同時,制定本區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方案,年內計劃在有啟動意向的30個小區,約400個樓門實施。
負責人介紹從目前的情況看,本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主要有三種籌資模式:一是業主共同籌資。由同一單元內業主共同集資,多按樓層高低以不同比例出資,樓層越高出資比例越高。此種籌資模式目前正在東城區、朝陽區和豐臺區試點工程中采用。如朝陽區農光南里1號樓3單元,6月14日在北京工業大學的見證下,居民和實施單位舉行了增設電梯改造簽約啟動儀式。二是單位或集體組織出資模式。如豐臺區豐儀家園小區和兆豐園小區,由村民共同決定,村集體組織出資。再如海淀區牡丹園東里3號樓增設電梯改造由產權單位出資。三是租賃模式。海淀大柳樹5號院6單元最早推行的“自愿申請、免費安裝、有償使用”模式,投資公司持有電梯產權,依靠向居民收取運行費的方式運營。東城區和平里一區4號樓4單元和石景山八角南路22號樓2單元也采用此種模式。
增設電梯后,房子的配套更加完善,彌補了樓齡較長的缺陷,增加了房子的實用率。負責人認為,增設電梯改善了群眾的起居出行條件,又順應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勢,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市場需求。相信這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必將促使老舊小區不斷煥發新的生機,映襯出發展日新月異的新氣象、百姓和和美美的新生活。
上一篇:西安鐘樓地下通道裝新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