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元旦開始,《濰坊市電梯安全條例》正式施行,這是山東省出臺的第一部電梯安全法規。其中明確規定:凡困人超30分鐘,未趕到現場實施應急救援的,由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維保單位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條例》還規定,改造單位未按規定更換電梯產品銘牌的,由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濰坊市出臺的這項規定,對那些對老舊電梯的安全運行熟視無睹的單位來說,是一種嚴厲的警示——若不及時維修那些“帶病運轉”的電梯,那就等著出了困人事故后支付高額罰款吧!
如今,電梯困人、“吃”人事故時有發生,商場里自動電梯的傷人事故也屢有所聞。2015年7月26日,湖北荊州一座電梯發生事故,一位年輕母親被卷入電梯身亡。短短兩周時間內,廣西梧州、浙江杭州、北京等地又出現多起電梯“吃”人手腳,甚至致人死亡的慘劇,電梯墜落、困人的事件也時有出現。
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電梯在為市民提供出行便利的同時,其安全問題也應該引起重視。據統計,浙江省每年乘坐電梯的人次達到970億,相當于每天2.66億人次。這個數據比同期全國公共電/汽車的使用人次還高。平均每臺電梯的使用頻率,則是歐盟國家平均水平的5倍。
濰坊市近年來電梯保有量迅猛增長。從2006年初至今,濰坊市電梯保有量已由1300多臺增長到25768臺,年均增速超過30%,10年時間增長了18倍以上,并仍呈逐年遞增態勢。與此同時,電梯故障、電梯事故頻發,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在具體管理工作中,電梯使用主體責任不明、選型配置與使用條件不匹配、更新改造機制缺乏,以及檢驗力量不足等問題越來越突出。濰坊市結合該市的實際情況,形成了通過立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
《濰坊市電梯安全條例》用立法手段來解決電梯安全運行問題的思路,值得各地借鑒。截至2015年底,全國電梯總量超過400萬臺,我國電梯保有量、年產量、年增長量均為世界第一。但是,電梯高負荷、大運量、長周期使用的情況普遍存在,老舊電梯數量激增,電梯安全主體責任不能有效落實,特別是電梯維保行業惡性競爭,劣幣驅逐良幣,維保工作不到位,導致電梯事故和故障時有發生。
在上海,老舊電梯的安全問題同樣存在,一些隱患得不到及時消除。目前上海全市在用電梯已達19.3萬臺,年平均增長率為12%,電梯數量在全球各城市中位居第一。其中,上海住宅電梯共有6.5萬多臺,有5000多臺屬于使用時間超過15年,或超過設計使用年限的老舊電梯。伴隨上海電梯保有量不斷增多,安全管理工作也受到挑戰。上海部分電梯存在使用管理單位安全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電梯維護保養單位工作質量較低的問題。此外,部分小區、部分住宅電梯維修經費不足、約定不明,也令老舊電梯存有較大的安全隱患。
為了不讓“老舊電梯”嚇得居民“心慌慌”,上海已有超千臺“老舊電梯”完成安全評估,其中562臺進行了改造更新。據悉,在元旦前,上海舉辦了老舊小區更新暨特種安全電梯項目研討會。按照相關規定,老舊電梯的維護周期,應該每15天維保一次。《上海市電梯安全管理辦法》要求相關單位對公共場所特別是軌道交通等場所每天使用的大客流電梯,增加維護保養頻次和維護保養項目,保證這些電梯日常運行安全,嚴防軌道交通和商場電梯出現傷人事故。但是,我們還要看到,有相當一批電梯沒有進行檢修和更新,電梯困人的情況還時有發生。
《濰坊市電梯安全條例》提醒我們,應該對這個問題引起重視。要不折不扣落實《上海市電梯安全管理辦法》,明確電梯所有權人應承擔電梯運行、修理、更新等費用,并對資金籌集作出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