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初,西安市連續發生的幾起電梯安全事故,暴露出了電梯安全管理機制不健全、責任體系不完善、管理存在短板和漏洞等問題。
電梯安全關系到千家萬戶出行平安,引起了省委書記婁勤儉的高度重視,他專門就此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注意用系統化思維和信息化手段提升監管水平,每個小區都要有完善的應急救援預案,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盡可能預防和減少事故發生。西安市要從體制創新、強化技術手段、明晰監管責任等方面積極探索,為全省電梯安全管理創造經驗、作出表率。”
一年來,西安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書記婁勤儉的重要批示,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化思維,查漏洞,補短板,建章立制,創新機制,排查整治,全市電梯安全形勢穩步向好,電梯安全工作得到了國務院安委會第七巡查組和國家質檢總局的充分肯定。
落實關鍵抓主體責任
以系統化的頂層設計引領全市工作
完善的責任體系是電梯安全工作的靈魂。為此,在西安市政府主要領導的親自指導下,反復調研,借鑒成都等城市的經驗,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電梯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西安市電梯管理的歷史上,第一次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系統化地明晰了區縣、部門的監管責任,明晰了電梯生產、安裝、使用、維保等環節相關各方的主體責任,構建了完整的電梯安全責任鏈條。同時,《意見》還確立了電梯日常維保、改造更新、經費保障、應急處置、綜合防范的機制,為推進全市電梯管理專業化、信息化、社會化和長效化指明了方向。
2016年,西安市還按照“強化頂層設計,注重政策引領”的原則,在完善電梯安全領域標準體系方面做了不少探索。西安市建委制定了《西安市新建住宅電梯配置和選型技術導則(試行)》,以明確單元配置數量和流量計算方式,規定了全市新裝電梯配置和選型要求;西安市質監局制定了《電梯運行監測系統技術規范》,統一了電梯物聯網數據接口和參數,為推進電梯遠程監控系統建設奠定了基礎;制定了《電梯維護保養規范》,對國家現有技術規范不明確、要求低的維保單位資源條件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如:專業人員數量和資格條件,外地單位分支機構的開辦條件等;出臺了《電梯維保單位安全質量失信黑名單制度(試行)》,對發生電梯事故、被立案查處、應急響應不及時等情形的電梯維保單位納入“黑名單”嚴格管理。通過系列標準的制定推行,使全市電梯選型配置、安裝維保、管理使用、應急處置、信用考評等環節做到了有章可循。
全力以赴抓有效落實
以全市性的大排查督促隱患整改
落實是執行政策的關鍵。《意見》出臺后,全市各區縣、開發區屬地監管責任得到有效落實,街辦、社區等基層一線的安全監管力量得到全面動員,全市采取“一梯一表、逐臺排查”的方式,進行了全面安全隱患排查整治。
在此期間,市政府督查室、市質監局、市安監局、市房管局等部門聯合對區縣開展了四輪主題不同的督導。使“三無”老舊住宅電梯改造更新等一些重大隱患得到及時整治。各區縣對轄區內的電梯進行逐個摸底排查,切實掌握各類特種設備現狀,建立臺賬。重點對安全管理機構和人員管理職責落實情況、安全管理制度、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和人員持證上崗情況、電梯檢驗檢測和檢查巡查情況進行全面對照檢查,并要在企業自查自糾的基礎上,制定檢查抽查計劃,對排查發現的問題,要落實責任和整改時限,確保逐一整改落實到位,對重大安全隱患要實行政府掛牌督辦。
大排查大整治期間,全市共檢查電梯使用單位7339家,發現安全隱患電梯3267部,查處違法違規單位195家,摸清了全市電梯安全現狀,為后續的綜合治理、系統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科學謀劃抓機制創新
以創新性的工作機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如何解決無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無物業單位管理、無維保單位維保的“三無”老舊住宅電梯這一多年積累的焦點、難點問題?
2016年,西安市質監局在西北地區率先建立了政府救濟機制,采取由市區兩級政府各補貼40%、電梯產權人承擔20%資金的辦法,對全市172部“三無”老舊住宅電梯進行改造更新。
針對維保質量無法保證、檢驗質量不過硬的問題,西安市繼深圳、廣州之后,首次引入電梯第三方監督抽查機制,通過公開招標,由廣州機電院在全市抽取5991臺電梯,對維保和檢驗質量進行了監督抽查,對發現存在不符合項的1663部電梯督促使用和維保單位立即整改;對發現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152部電梯予以查封并立案調查,有效地消除了安全隱患,起到了強烈的督促和警示作用。
針對在處置電梯安全事故中,賠償往往成為最大的難點的情況,西安市質監局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原則,積極推動電梯商業保險這一社會救助機制,發揮商業保險“事前風險預防、事中風險控制、事后理賠服務”的作用。目前全市投保電梯達30000余部,投保率接近50%,投保率在全國僅次于廣州、深圳。去年9月至11月,在西部地區率先通過省級采購招標網面向社會公開招標,篩選出1家電梯保險經紀公司和5家保險公司組成聯合體,在全市持續推行電梯責任保險。
集中智慧抓科技引領
以先進實用的信息化手段提升監管水平
目前全市在用電梯有6.74萬余臺,而一線監管人員只有87名,人均監管774臺,傳統的管理方式難以為繼、捉襟見肘。2016年,西安市質監局根據監管需要,建設西安市電梯安全綜合信息平臺,將電梯制造、安裝、檢驗、使用、維保等方面的信息用大數據的方式整合起來,用信息化手段及時發現事故隱患,整改消除隱患,預判風險,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完善96333電梯應急救援平臺信息化功能,升級電梯轎廂內96333標識牌,增加二維碼掃碼功能,市民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查詢電梯基本信息、進行投訴或請求救援,目前正在經開、新城區的9760臺電梯上試點。
加強對96333平臺所收集到相關信息數據在系統分析,查找出故障高發電梯類型和原因等,及時向對電梯使用單位、維保單位通報,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對困人和故障高發的電梯使用單位和電梯維保單位向監管部門通報,實施精準監管,提高監管效率。
積極在高新、經開等區試點推行電梯物聯網建設,由物聯網公司、電梯制造、維保單位按照西安市地方標準采用市場化模式安裝電梯遠程監控裝置,實現了企業級的電梯實時在線監測和故障報警,提升管理水平,目前已安裝4800余套。
集思廣益抓宣傳教育
以高強度的輿論宣傳提升全社會安全意識
西安市市長上官吉慶、副市長李婧等市政府領導同志高度重視電梯安全,多次就乘客安全意識培養、新聞宣傳與輿情處置以及從業人員素質提升作出重要指示或批示。
2016年,西安市質監局聘請專家修編了《街辦專職安監員電梯安全管理讀本》,免費為各街辦、鎮政府培訓電梯安全監管員4800人;舉辦了全市電梯維保人員技術比武,有效提升了維保人員的業務技能。
為提高市民安全乘梯意識,杜絕不文明乘梯,西安市質監局聯合陜西省電視臺拍攝了3集公益宣傳片,在西安日報、晚報、西安發布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上連載刊發“西安電梯那些事”等宣傳。還在1.5萬部電梯轎廂內張貼宣傳海報。邀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市民代表、媒體代表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倡導社會各界共同參與電梯安全管理。
今后,西安市質監局將以最嚴格的措施加強對作業人員考試機構的監管,大幅度提高培訓質量,嚴把作業人員入口關。繼續開展對街辦鎮政府安全監管人員的免費培訓,掌握電梯專業知識,提高監管能力。同時,強化電梯安全知識宣傳,提高市民安全意識,做好正面宣傳引導。
標本兼治抓綜合管理
以全方位的有力之舉筑牢電梯安全防線
2017年,西安市質監局將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按照婁書記批示精神,堅持系統化思維和問題導向,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開拓創新,將電梯安全各項工作向縱深推動,做到更實更細,落實落小,打通最后一公里,督促每個小區建立完善的電梯專項應急救援預案,強化電梯的日常檢查巡查和應急處置工作,夯實電梯使用單位的主體責任,健全電梯安全責任體系,完善電梯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大力推進依法行政,積極創新監管手段,不斷提升電梯安全管理水平。
——抓立法,完善法規標準體系。力爭啟動《西安市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條例》立法;修訂《西安市電梯安全管理辦法》;出臺《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約請談話制度》、《維保單位違章記分辦法》等規章制度;發布《西安市新建住宅電梯配置和選型技術規范》、《電梯使用管理規范》等地方標準。
——抓職責,完善網格化責任體系。以明確物業服務企業、電梯維保單位責任為主,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以屬地管理為主,落實市、區縣、街(鎮)分級負責的安全監管責任;探索推行網格化管理,建立街辦(鎮政府)專職安監員、區縣監管人員、檢驗人員、社區志愿者或協管員、物業管理人員、維保人員“六位一體”的安全管理架構。
——抓創新,完善信息監管平臺。建立全市電梯安全監管綜合信息平臺,整合資源,建立大數據中心,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優化流程,實現網上業務辦理,實時監測,提高監管效能;建立公眾信息服務平臺,實現信息互動,提高市民知情權和參與權。
——抓整治,完善管理措施。采用雙隨機方式,實施第三方監督抽查,嚴格整治消除安全隱患,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加強電梯使用環節的監管,重點對城改小區、老舊電梯等開展排查整治,破解難點問題;加強對日常檢查、投訴舉報、監督抽查、檢驗機構報告和96333反饋信息等數據進行網絡化采集,將碎片化信息有效整合,綜合運用于電梯維保單位質量信用監督和考核,督促其提高電梯維保質量。
新的一年,萬象更新。西安正走在追趕超越、建設品質西安的偉大征程中。西安質監將以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提出的當好為民服務的“店小二”和“五星級服務”為對標,以只爭朝夕的精神,銳意進取,積極創新,為追趕超越和品質西安建設保駕護航,“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盼,辦群眾所需”,努力為百姓創造最安心的乘梯環境,努力為西安人的幸福指數再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