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重慶電梯保有量突破10萬臺,電梯行業的一線從業人員在萬人左右,包括制造、配套、安裝、維保、調試、質安等多個領域。
“要保障電梯安全運行,單靠產品生產環節的把控遠遠不夠。”市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協會負責人稱,只有在電梯安裝、后期維保環節都嚴格把控,才足以保證電梯安全。因此,電梯人需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應該是電梯人的職業追求。”
電梯人收入與市場持平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電梯屬于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工作強度大,工作面惡劣。尤其是安裝維保人員,隨時有發生危險的可能。所幸的是,隨著技術進步,目前這種情況已大大緩解。
盡管電梯技術發展到現在,電梯發生事故的幾率非常小,但對我國每年發生電梯事故的統計顯示,大多數事故都發生在電梯安裝和維保環節。就是這樣一個特殊工種,從業人員收入并不高。
據記者了解,現在我市電梯安裝工人平均月收入大概在5000-6000元,維保人員大概在3000-4000元,與市場工資標準大體持平。
低價競爭制約行業發展
電梯安裝工人專業素質和敬業精神對產品正常運行至關重要。協會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安裝工人收入低、缺乏專業知識,即使通過培訓,也是匆匆上崗,使得電梯安裝環節難免出現隱患。
維保環節而言,目前電梯公司出售電梯后,根據與業主的合同不同,會有1-3年不等保修期。保修期后,大多數業主往往會選擇第三方維修公司進行日常保養維護,原因就在于第三方的報價較低。
該人士稱,低價競爭也是電梯安全和維保市場有待解決的問題。
電梯維保成市場新藍海
來自市電梯專委會的數據顯示,重慶目前電梯保有量超過10萬臺,電梯行業一線從業人員萬人左右,主要是18-50歲男性。
電梯專家、市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協會電梯專委會主任鄭世云表示,重慶電梯市場每年新增量高達10%左右,但專業維保人員需求增長不到2%,也就是說全市電梯技術人才每年缺口8%左右。據了解,重慶航天職大、重慶技師學院、重慶能源學院等多所高職都開辦了電梯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
“未來電梯行業將進入后市場時代。”鄭世云稱,預計2016年底中國在用電梯將達到500萬臺,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起碼要達到600萬臺以上才會進入一個平臺期,電梯行業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隨著電梯用戶服務需求日益提升,電梯行業的競爭將逐步由單一的產品競爭向包含服務在內的多方面、全過程過渡,預計在不久的將來,維保市場的利潤不僅會占據半壁江山,甚至會超過制造利潤。
“希望更多的人關注電梯人,因為他們不僅僅代表著未來的藍海市場,更在于他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傳承者。”鄭世云強調。
上一篇:人民日報 | 讓行業協會走上前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