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困難,眾多受訪居民深感無力,并且長沙也未就此出臺相關規定或政策。連日來,記者調查發現,國內部分省市已出臺相關政策,并對同意人數的標準、業主協商機制、簡化審批程序等內容作出規定,有的地方甚至出臺了財政補貼政策,部分措施或許值得借鑒。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五大經驗盤點
1、出臺專門文件,1年多審批加裝電梯113臺
記者調查發現,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廣州、遼寧、甘肅、浙江、四川、福州、廈門、南京等眾多省市均已出臺專門針對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文件。其中廈門在2009年就出臺了《關于在老舊住宅加裝電梯的若干指導意見》,2014年,廈門市建設與管理局與廈門市財政局專門下發《關于進一步明確申請老舊住宅加裝電梯財政補貼有關事宜的通知》,明確補貼事宜。
政府的推動顯現出明顯效果,據廈門市建設與管理局公布,該市自2009年開展此項工作后,截至2015年3月,該市共增設電梯220臺,財政資金補貼120臺電梯,補貼金額約2700萬元,惠及居民約1500戶。
2015年3月,該市建設、規劃、質監、財政、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等多部門又聯合印發《廈門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指導意見》,對業主同意人數、業主協商機制、組織實施過程、資金籌集及申請補貼等事項作了詳細規定,還明晰了各政府部門職責分工。新規實施后,該市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速度明顯加快,從去年3月到今年5月,該市規劃部門共審批加裝電梯113臺。
2、明確本單元或本棟“三分之二”業主同意原則
加裝電梯需要取得小區全體業主同意,這成為目前長沙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最大的“攔路虎”。曾有一名老年居民感慨:“樓上上百個老人的期盼,抵不過樓下一戶年輕人的反對。”
一棟居民樓加裝電梯到底要多少人同意才行?記者發現,上述已制定專門性文件的省市,大多按“三分之二”原則進行規定,其依據的是《物權法》第76條“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應當經專有部分占建筑物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的條款。
比如,南京和廣州在關于同意人數的規定中如此表述:“經本單元或者本幢房屋專有部分占建筑物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增設電梯擬占用業主專有部分的,還應當征得該專有部分的業主同意。”
此前,芙蓉區一單位宿舍小區負責人咨詢相關部門加裝電梯時曾被告知,即使小區內只有一個單元或一棟樓加裝電梯,也要征得整個小區全體業主的同意。而按照南京、廣州等地的規定,除占用業主專有部分的情況以外,只要滿足“三分之二”原則,而且只要征得本單元或者本棟房屋相應數量業主的同意。
3、協商及聽證會后,少數業主有異議仍可通過審批
現實操作中,三分之二的業主同意了,三分之一不同意,該如何處理呢?對此,部分省市在文件中規定了處理方式。
福州規定,凡同梯號業主一致同意的,可直接將申請材料報送主管部門審查報備,不需公示。如果已取得三分之二以上業主但非所有業主同意,業主代表要把加裝電梯事項在小區公示10天。公示期間,存在異議的業主應與業主代表聯系,自行協商處理異議;雙方要求在有關方面協調下處理異議的,可請所在地的社區、小區物業公司、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審批部門指派的人員進行協調處理。經協商或協調仍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的,可由主管部門召開聽證會并依據聽證會情況提出處理意見。若加建電梯方案滿足規劃要求而召開聽證會后本梯位少數業主(不到三分之一)或小區內部分業主仍有異議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的,應予通過審查。有異議的業主可通過法律途徑主張權利。雙方最終均應服從司法裁定并承擔相關的經濟責任。
廈門的規定中也同樣引入了類似的公示及聽證會機制,同時明確提出:“若增設電梯方案滿足城市規劃、建筑結構安全、消防間距及安全疏散、防盜安全等要求而召開聽證會后該梯號(幢)少數業主(不到三分之一)或小區內部分業主仍有異議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的,應當予以通過審批。”而對于電梯費用分攤比例,部分地方文件提出了參照比例,但均未做強制要求。比如廈門的參考比例為:以第三層為參數1,第二層為0.5,第一層為零,從第四層開始每增加一個樓層提高0.1個系數,即第四層1.1,第五層1.2,第六層1.3,并依此類推出資比例。
4、行政部門簡化程序,街道、居委會參與協調
記者在長沙多個老舊小區調查發現,目前加裝電梯除“業主意見難統一”外,手續難辦、費用太高也是其中的主要困難。對此,已出臺相關文件的省市也比較重視。
記者發現,上述省市在各自的專門性文件中幾乎都提出了簡化審批程序、方便群眾的要求。比如,四川省明確提出,要建立起“業主為主、政府推動”的電梯增設推進模式。城鄉規劃、住房城鄉建設、質量技術監督、消防等行政主管部門應形成工作合力,對本地區既有建筑電梯增設工程涉及的相關審批事項應當按照簡化、便民的原則,予以積極支持。上海今年明確提出,將把原本涉及的46個審批備案報送環節化簡為15個。
福州市除了做出“應當按照簡化、便民原則,依法支持做好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的有關審查審批工作”等規定外,還要求,街道、居委會等要充分發揮開展社區工作的優勢,積極做好政策宣傳和相關協調工作。
除業主自行協商之外,還需要行政主管部門聯動,簡化審批程序,街道、居委會等基層政府或基層組織積極協調。顯然,這已成為多地選擇的組合措施。
5、6樓層的電梯財政補貼22萬元
事實上,目前,部分地方政府不僅在政策上推動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還在資金上推動此事的發展。
廈門就明確規定,在2010年11月18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間已開工的增設電梯項目,并于2018年6月30日前報送申請資料的;除商品房外,已按照規定增設電梯,電梯竣工驗收合格后,財政部門給予資金補貼。補貼標準是停靠六個樓層的財政補貼22萬元,每增減一個停靠樓層相應增減補貼0.5萬元。目前,上海、南京、四川自貢市等地也規定了相關財政補貼事項。
家住天心區刑警之家小區的75歲老人周國英關注加裝電梯一事多年,曾為小區加裝電梯多次奔波。他希望長沙能盡快出臺類似政策,“現在很多老舊社區在修路栽樹,對老百姓來說,這是一件錦上添花的事,如果把錢補貼到加裝電梯上面,則是一件雪中送炭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