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的預防性維護保養非常重要,它不僅提升了電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盡量使電梯保持新梯時的性能并確保安全保護裝置的可動作性(安全裝置只有在發生危險時才動作,當電梯一切正常時就不需要動作的!維保的一個重要功能是確保這些安全裝置在需要它動作的時候能夠動作!),同時也提高了電梯的使用壽命,避免了電梯的小毛病演變成大問題。
對于電梯預防性維護保養的質量如何評價?對于電梯公司或者專業人員并不是難事:電梯運行是否平穩,啟動、制動是否平穩,電梯開、關門是否正常,主機是否有異常振動或噪音等。但是對于物業管理公司人員以及我們普通民眾來說這可是個大問題!
不過還好,國外提出了一個比較簡單和容易操作的評價指標MTBC(Mean Time Between Callbacks,可翻譯為平均召修時間,該指標由商學院教授美國肯恩大學的Ehoff教授提出),即在一個給定的時間內,兩次召修之間的平均時間。對于單臺電梯這很容易理解:比如這臺電梯一年內發生了4次故障,則MTBC大致就是90天;發生2次故障大致就是180天。對于多臺電梯可以這樣理解:比如某公司維護保養了100臺電梯,在1個月內接到了50次的召修電話,則MTBC=100*30/50=60天,即平均召修時間為60天。
對于平均召修時間可能還不夠直觀,現在將一指標轉換為一年內電梯發生故障的次數,這樣是不是更容易理解,不論對普通使用者還是物業管理公司管理人員而言,都非常容易理解:1年內電梯發生了幾次故障是不是很容易理解?
現在的難點是:到底1臺電梯1年發生多少次故障才算合理呢?作為物業管理或者乘客當然希望電梯的故障次數越少越好,但這是需要成本的!對于維修保養人員而言,電梯做為復雜的機械電氣設備處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到底是2次合理呢?還是4次合理呢?
國外的物業管理研究機構對此的建議是:電梯行業的標桿是2次(我沒有查到電梯企業對此的評論,不過目前已經有許多物業管理公司與電梯的維保企業在合同中通常會約定故障的次數,超過這個數扣錢,低于這個數獎勵)!即如果您的電梯每年發生故障的次數是2次或低于2次,則說明電梯維保單位的維保質量還是非常好的。如果您所在的小區平均而言單臺電梯的每年的故障數量不超過兩次,您也不用抱怨------這電梯怎么老是壞啊!
電梯維保質量好的主觀指標:電梯每年發生故障的次數不高于2次就非常好了!
我后來也突然發現我國對電梯故障率的規定也是如此與國際接軌,只是我們把國外通過合同確定的內容用技術規范給它強制了!大家記得是哪里規定了電梯故障率嗎?
“對于在1個檢驗周期內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接到故障實名舉報達到3次以上(含3次)的電梯,并且經確認上述故障的存在影響電梯運行安全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可以要求提前進行維護保養單位的年度自行檢查和定期檢驗”。
哈哈!原來我們早就開始以一流的維修保養質量來要求電梯維保企業啦!我們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規定落到實處!
用一年內電梯發生的故障數來評價電梯維護保養質量盡管有種種缺陷,但對于普通公眾而言它卻是一個易于理解和評價的指標!當然這些故障不包括人為造成的停梯,如故意扒開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