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的三峽升船機外景
據三峽海事局航行通告,三峽升船機將于18日進入試通航階段。這意味著三峽工程最后的“謎底”即將揭曉。以后船舶要翻越三峽大壩,可以坐電梯了。
試通航將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16年9月18日至三峽水庫2016年試驗性蓄水結束,三峽升船機運行時間每天8時至17時。
投入運行后,三峽升船機將為客貨輪和特種船舶提供快速過壩通道。符合條件的船舶可借助升船機“電梯式”通過三峽大壩,過壩時間可由目前的3個多小時縮短至約40分鐘。
建設
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
經歷13年緩建8年續建
三峽升船機與三峽雙線五級船閘同為三峽工程通航建筑物,過船規模3000噸級,最大提升高度113米、最大提升重量超過15500噸,具有提升高度大、提升重量大、上游通航水位變幅大、下游水位變化速率快的特點,是目前世界上技術難度和規模最大的升船機。
作為世界最大水利樞紐三峽工程的最后一個建設項目,三峽升船機被譽為三峽工程最后的“謎底”。在經歷了13年緩建和8年續建之后,于今年5月13日和9月13日分別通過試通航前和消防工程驗收,具備投入試運行的條件。
試驗
千噸旅游船乘“大腳盆”
70分鐘越過113米高程
三峽升船機整體設施由上游引航道、上閘首、承船廂、下閘首和下游引航道組成。與三峽船閘過船不同,船舶在三峽升船機承船廂里,像坐電梯一樣,被懸在空中,由機械驅動承船廂升降,以克服大壩上、下游的集中水位落差。
2015年12月21日下午1時40分,實船試驗開始。1000噸級旅游船“長江電力”號駛入三峽升船機上游引航道。此時,承船廂與上閘首工作門對接,上閘首段依次開啟活動橋、上閘首臥倒門,承船廂依次開啟防撞裝置、船廂工作門,旅游船緩緩駛入承船廂。隨后船廂內相關設施依次關閉,開啟船廂間隙泄水系統。
此時客輪在承船廂中,仿佛進入了一個裝水的“大腳盆”。承船廂開始以0.2米/秒的速度下行,當行駛至下游對接位時,承船廂與下閘首工作門對接,間隙充水。然后,旅游船駛出承船廂。整個實船試驗過程歷時1小時10分鐘。
意義
打通黃金水道腸梗阻
年增600萬噸過壩能力
目前,現有三峽雙向船閘的設計通過能力為1億噸,普通船舶平均待閘時間近40小時、危險品船舶則超過50小時,下行船舶最長待閘時間達340小時。旅游船難以等候,多在宜昌轉運乘客。三峽樞紐通過能力不足與日益增長的長江上下游水運量之間的矛盾愈加突出。
三峽升船機承載船型的設計定位主要適應3000噸級大型客輪、旅游船,及部分運送鮮活快速物資貨船。運營后,這類船舶過壩時間將由現在通過永久船閘的3.5小時縮短為約40分鐘。屆時,游客有望不再轉車換船,預計每年將為三峽大壩增加600萬噸的過壩能力,使長江黃金水道通航效益及社會經濟效益得以充分發揮。
綜合新華社、央視
巨輪這樣坐電梯
假如船舶要從大壩下游駛向上游——
1.首先船舶駛入承船廂,關閉承船廂下游閘門。
2.承船廂通過爬升裝置上升,直到承船廂內水位與上游水庫水位齊平。
3.打開承船廂上游閘門,船舶駛出承船廂進入上游航道。
船舶從上游向下游行駛,與其過程相反。
紀錄
大壩“電梯”N個最
●三峽升船機具有提升高度大、提升重量大、上游通航水位變幅大、下游水位變化速率快的特點,是目前世界上技術難度和規模最大的升船機。
●三峽升船機承船廂可載3000噸級船舶,最大爬升噸位達1.55萬噸,最大爬升高度113米。提升重量和高度,均為世界之最。
●三峽升船機全線總長約5000米,船廂室段塔柱建筑高度146米,承船廂長132米、寬23.4米、高10米,可提升3000噸級的船舶過壩。
鏈接
現在船只這樣翻壩
三峽船閘有南北兩線,相當于公路上的雙車道,一線上行一線下行。每線船閘有5個閘室、6道人字閘門;相鄰閘室地面高程相差22.6米,五個閘室呈樓梯狀布置。
上游是第一閘室,下游是第五閘室。假如船舶要從下游駛向上游——船舶駛入第五閘室后,關閉下游人字門,通過地下輸水系統,第四閘室往第五閘室內充水,當兩個閘室內水面齊平時,打開上游人字門,船舶駛入第四閘室。依此類推,船舶就好像爬過一級又一級樓梯一樣,通過第一閘室,駛向大壩上游航道。船舶下行的過程相反。
三峽船閘單個閘室凈寬34米、長28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閘室,可同時容納6艘3000噸級船舶。一艘船通過三峽船閘大約要3個多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