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檢過期、自動停電、自動下滑……今年,質監部門已接到31起電梯安全投訴,全部為小區電梯。
質監部門工作人員說,今年的專項整治行動結果顯示,全市電梯問題不容樂觀,原因多為業主房屋漏水等問題未及時解決,因此不愿繳納物業管理費,導致物管公司無法正常提供電梯維保等服務。
那么,日常如何有效監管,出了故障誰負責維修?帶著這些問題,連日來,我們走訪了業主、物管公司、維保單位和監管部門。
業主
乘坐電梯心慌慌
3月24日,建鑫城國際社區(一期)的張女士發現,小區有幾個單元的電梯出現了電梯螺絲沒上緊、關人和癱瘓等情況,“時不時出狀況,搞得我們乘坐電梯都心慌慌。”
4月27日,市民易先生說,晶都公館小區一臺電梯的安檢已過期一年,乘坐這樣的電梯讓他很沒安全感。
這些年,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高層建筑明顯增多。據質監部門統計,2008年至2013年,正值房地產行業發展的黃金期,電梯數量也進入迅猛的增長期。從2010年開始,全市電梯保有量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截至目前,全市在用電梯約6650臺。
然而,隨著電梯數量的增加,關于電梯安全問題的投訴也越來越多。
市質監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科工作人員介紹,今年接到的31起電梯安全投訴中,多為電梯年檢過期、自動停電、自動下滑等。其中,晶都公館、帝景國際和建鑫城國際社區的電梯投訴占到了投訴總量的30%。
物管
業主不愿繳費,陷入惡性循環
一般而言,公共配套設施的產權歸全體業主共有,物管作為業主或業委會的委托方,扮演著日常管理責任人的角色,負責監管電梯的日常管理維護。
市物業服務協會秘書長李俊介紹,小區電梯維保及年檢費用占物管所有支出的8%至10%。業主不愿繳費,物管公司缺少維修資金,只好選擇拖欠維保經費或干脆不維修及年檢等,電梯維保因此陷入惡性循環。
一位物管公司的工作人員對此也感觸良多:“因房屋質量、家中失竊、私家車被人劃傷以及鄰居糾紛等,導致收費難的問題不在少數。”
市質監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科的工作人員舉例說,建鑫城國際社區入住率70%左右,入住的業主中,物業費的繳納率約為60%,“去年,我們對這家物管公司下達的《限期整改通知書》就有10來份。”
維保單位
望出臺行業標準
根據今年在專項整治行動中發現的問題,日前,市質監局緊急組織召開電梯維保單位專項整治工作會,通報了電梯維保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集中對全市的42家電梯維保單位代表展開了業務培訓。
“我市從事電梯維保的單位良莠不齊,有的維保單位人員經常變動,技術力量貧乏,相應的服務質量難以保障。”日立電梯(中國)有限公司湘潭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我們采訪時說,現在,還有不少使用者的安全意識有待提高,他們對電梯維保沒有概念,對維保工作要求不嚴。另外,市面上無維保資質的“游擊隊伍”擾亂市場,部分物管公司拖欠維保費成常態,這都給電梯安全帶來了隱患。
他認為,我市電梯維保急需建立行業標準,對維保費用標準、維保質量管理等進行規范。
值得關注的是,5月初,我市成立了特種設備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副市長陳小山為組長,還將質監局、經信委、公安局、財政局、住建局、安監局等相關部門納入其中,大家各司其職。現在,電梯安全問題有了更系統、更細致的職責劃分,“誰來負責”的老大難問題有了新的解決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