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開展市民電梯使用狀況抽樣調查
為全面反映南京市電梯安全狀況,增強社會電梯安全意識,科學指導電梯安全工作,自2014年起,南京市質監局編制并向社會發布南京市年度電梯安全白皮書。今年,該局編制了2015年度電梯安全白皮書,從全市電梯數量與分布、從業人員情況、故障與檢驗情況、安全監管工作以及2016年電梯工作安排、典型案例等方面,對去年南京市電梯安全監管工作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總結,其中首次開展了市民電梯使用狀況抽樣調查。
【2015年度全市電梯安全形勢平穩】
白皮書顯示,截止2015年底,南京市擁有各類電梯共67532臺,其中在用電梯63957臺,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名列第6位。全市在用電梯數量區域分布較為平均,其中江寧、浦口、鼓樓區電梯數量位列全市前三,共有在用電梯28093臺,占全市電梯總數的43.92%。2015年全市新增電梯8464臺,增長率14.33%,新增電梯最多的是江寧,為2012部,其次是浦口1002部。
截止2015年底,全市電梯制造單位2家,維修保養單位134家,其中具有安裝資質的110家,具有改造資質的17家,使用單位7476家。全市共有電梯安全管理人員8936名,電梯操作人員8461名。
2015年未發生統計范圍電梯安全責任事故,電梯安全狀況持續保持平穩態勢。96333電梯應急處置中心全年共處置困人故障6944起,解救被困人員9671人,南京市電梯的全年萬臺困人率為1157,比上年下降了15.4%。全市電梯定期檢驗一次合格率96.79%,檢驗結論判定為“不合格”的電梯共411臺,比上年下降6.16%,發現存在問題的電梯1791臺,比去年減少了39.3%。檢驗發現的主要問題有轎廂電梯井道封閉、照明不符合要求,底坑滲水或積水等,主要原因是建筑施工不達標、使用和維保單位未及時處置,輔助設施配套不符合要求及電梯安裝施工不到位;自動扶梯及自動人行道上下出入口區域阻擋裝置及扶手帶外緣防護擋板等設置不符合要求,扶手防爬、阻擋、防滑行裝置的設置不符合要求,主要原因是相關設施損壞后未能得到及時修復。
【首次開展市民電梯使用狀況調查】
南京市質監局首次開展了市民電梯使用狀況問卷抽樣調查,旨在了解南京市民對于電梯性能狀況的認識、自身乘坐體驗以及電梯安全常識的了解等狀況,以便后期有針對性的加強管理工作,改善南京市電梯安全狀況。
調查采用隨機抽樣,主要在居民小區、公共場所、保障房小區三地開展調查,共完成有效問卷517份。參與調查的市民男女人數基本相等,年齡層次主要集中在18-40歲,占總比的83.2%;調查對象受教育水平在本科及以上的達到46.8%,專科以上的達到72.5%,以學生、一般職員、工人及商業服務人員三大類為主。
調查對象中,每天乘坐電梯次數在3-6次的最多,占45.6%,乘坐電梯的場所以住宅樓、辦公樓、購物場所為主。在被調查的有效問卷中,有58.6%的調查對象所住小區配有電梯,其中有40.4%的人認為小區電梯的衛生情況很好或較好,47.2%的人認為一般,12.4%的人認為衛生較差或很差;36.6%的人認為小區物業會定期巡查電梯,21.8%的人認為小區物業基本沒有巡查電梯,還有近35%的人沒有注意到物業是否巡查電梯。在所有被調查對象中,有69.8%的人會注意電梯是否張貼了安全檢驗合格標志等信息,但也有近30%的人沒有想過要注意這一點。在注意電梯是否張貼安全檢驗合格標志的人中,當發現電梯沒有張貼安全檢驗合格標志或超期未檢時,有31.5%的人選擇無所謂,繼續乘坐;33.5%的人會選擇向物業反映但仍然繼續乘坐;有25.3%的人會選擇向物業反映并且不會乘坐。
調查發現,市民對電梯的使用管理誰該承擔責任,認識較為模糊。只有27.9%認為在于物業公司,41.4%的調查對象認為管理主體在于電梯維保單位,還有23.2%認為在于電梯制造單位。調查顯示,有23.2%的調查對象曾在乘坐電梯時遇到故障,43.9%的調查對象認為電梯出現故障是因為電梯維修保養不認真,偷工減料;19.1%的調查對象認為是因為電梯制造質量不過硬;10%的調查對象認為是電梯主管部門監管不力,6.7%的調查對象認為是電梯乘坐者使用方法不當;還有17.5%的人覺得說不清楚。對于維保單位應該依照國家規定15天進行一次電梯維保,86.7%的調查對象表示并不知道有此項規定。
文明乘梯方面,有81.4%的調查對象表示在乘坐電梯時從沒有過踢門、扒門、撞門等危險行為,16%的調查對象表示偶爾有過上述危險行為,2.5%的調查對象表示在乘坐電梯時經常會有危險行為。在乘坐電梯的過程中,遇到有人做出抽煙,蹦跳等違反電梯安全規則的行為時,48.3%的調查對象會選擇及時提醒并主動制止,26.4%的調查對象對此表示不予理睬,25.2%的調查對象從沒遇到過此類現象。在電動車或自行車進入電梯轎廂或撞擊電梯門這一問題上,46.5%的調查對象認為會對電梯的使用造成安全隱患,31.3%的調查對象覺得這是一種不文明行為,12.3%的調查對象表示經常看到此類現象,感覺很正常。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市民在文明使用和乘坐電梯上有一定意識,且會遵從相關安全規則,但還是有部分市民會有違反電梯安全規則的行為,缺乏文明乘坐電梯的意識。
【今年醞釀多部門聯動提升電梯安全監管水平】
2015年,南京市質監局通過全面開展電梯安全監管大會戰,著力排除“問題電梯”、“隱患電梯”;有序推行電梯責任保險,進一步完善電梯事故救助體系;與中國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促進會等聯合研究編制《電梯應急處置平臺技術規范》,為全國特種設備領域首部團體標準,進一步提升電梯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強化監督檢查與行政處罰,對全市44家電梯維保單位進行監督檢查,將電梯復檢率較高、困人故障率高、存在行政處罰等18家電梯維保單位列入重點監管范圍,辦理電梯類行政處罰案件20件;持續對電梯維保單位進行星級評定,向社會公布;每月發布96333電梯應急處置情況及電梯維保單位和使用單位紅黑榜,督促相關單位加強維保和管理水平; 推動在《南京市住宅物業條例》中將住宅電梯故障維修資金提取納入“綠色”通道;憑借過硬的專業技術和優良的作風,市特檢院獲“全國文明單位”及市委市政府機關作風建設“標兵處室”等榮譽稱號。
面對電梯數量逐年增加的現狀以及市民調查反映的問題,2016年,南京市質監局將貫徹《南京市電梯安全條例》和《南京市住宅物業管理條例》,醞釀多部門聯合,打“組合拳”:進一步完善綜合監管機制,構建部門聯動、區及鎮街逐級推動的工作體系,促進落實電梯安全監管主體責任。聯合住房等部門,共同加強物業服務企業安全管理主體責任落實,突出強化超期未檢等違法行為查處以及設備薄弱的老舊電梯聯合檢查。進一步加強電梯使用、維保環節現場監察,突出對重點場所和重點時段的電梯安全監管。繼續推進電梯責任保險工作,力爭2016年底,基本覆蓋全市公眾場所電梯和40%以上在用電梯。在全市100個住宅小區試點推行電梯維保“兩公示”制度,即維保單位履行工作職責自我聲明公示和日常維護保養時間預告知公示,便于居民監督。持續推進南京試點的電梯物聯網平臺建設工作,并采取多種形式加大電梯安全知識宣傳,增進公眾對電梯安全知識的了解。
此外,該局還將強化誠信體系建設。擴大電梯維保單位星級評價采信范圍與物業征信系統聯動,通過招標環節引導房產開發企業、物業服務企業選擇星級維護保養單位;積極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市電梯協會、市物業管理協會在廣泛調研、征求維保單位和物業公司意見的基礎上,共同出臺與場所、樓層、星級掛鉤的電梯維保指導價格并推進應用。
附:2015年電梯相關典型案例
案例1:南京廣鼎商娛購物中心有限公司未對使用的電梯進行定期檢驗案
2015年1月16日,棲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對南京廣鼎商娛購物中心有限公司(沃爾瑪邁皋橋店)在用電梯進行安全監督檢查。經查,發現該公司管理使用的電梯中有6臺超期未檢。2015年4月,棲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對該公司作出行政處罰。
案例2:南京協力電梯工程有限公司未按照安全技術規范要求進行電梯維保案
2015年5月25日,鼓樓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對晶典國際大廈進行安全監督檢查。經查,晶典國際大廈4臺電梯均為南京協力電梯工程有限公司負責維保,該公司未能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提供上述4臺電梯2015年5月的維保記錄。2015年8月,鼓樓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對該公司作出行政處罰。
下一篇:談電梯新技術與未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