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78歲,老伴也77歲了。我們3號樓1單元共有7層,我家住在4層,上個樓太費勁了。”張建義住在歷下區歷山路146號,這里共有3棟樓,都是1997年建的。
“上世紀90年代建的老樓都沒有電梯,3棟樓共有20多個單元200多戶,幾乎每家都有一兩位老人。”張建義表示,他和老伴孫女士2000年搬來這里,已經住了16年。“在山師工作了好多年,住在這里就是想每天能看到山師,有感情了,不想搬走。”
孫女士表示,隨著年齡增大,感覺爬樓梯越來越吃不消。“出去鍛煉、買菜,一天要上下樓好幾次。走幾步就要停下來休息一下,買個菜拎上來就更困難。”
住在5樓的張保和表達了同樣的痛苦。“我今年快60歲了,老母親80多了,住我這兒上樓太困難了。做兒女的想著老人腿腳不方便,想要背老人上去,但老人不同意,非得自己爬樓梯,每次得半小時。”張保和抱怨,折騰兩次之后老母親就不愿再來了。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3號樓1單元不少居民加裝電梯的愿望越來越強烈,已經成了他們的一件心事。“兩年前就有這個想法,現在生活好了,大家也有這個經濟能力,想著生活方便點兒,就尋思著裝個電梯。”孫女士強調。
進展:裝電梯已設計好圖紙
50萬費用鄰居愿分攤從去年9月份起,張建義、孫女士老兩口把加裝電梯的想法付諸行動。他們首先挨家挨戶征求鄰居意見,“3樓及以上的鄰居都同意裝電梯,1樓鄰居說電梯不能堵樓梯口,2樓同意但不參與。”
在樓外,孫女士指著外墻介紹,“我們1單元在這個樓的最東邊,在這兒裝電梯并不影響小區其他住戶走路、開車。”裝電梯的想法得到鄰居支持后,大家就開始籌備具體事宜。
“去年9月份,我們找了上海的三菱電梯公司給設計了方案,公司派人來現場實地勘察后給出了很詳細的方案。之后,山東建工建筑設計院又為我們設計了很規范的戶外電梯井架。”由于張建義夫婦年齡較大,張保和為此奔波了多日,“我們專門請人設計了圖紙,設計費本來要1萬,后來講到了7000元。”
裝電梯的詳細方案出來以后,費用分攤是繞不過去的敏感問題。張保和介紹,電梯安裝費用包括三部分,一是電梯本身,包括購買、安裝、調試和報檢,這部分費用大約是20萬;二是管道井,主要包括電梯井道和土建費用,也在20萬左右;三是地下打基礎、管道改造、樓洞和電梯井的銜接、裝修、電線和電源,這部分費用大概是10萬。
這樣算下來,安裝一部電梯大概需要50萬元。鄰居們根據樓層暫定了費用,3樓3萬、4樓4萬、5樓5萬、6樓6萬、7樓7萬。“每層樓兩戶,算下來費用剛好是50萬。”這50萬只是電梯安裝初期所需的費用,對于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電費及日后的維修費用,張保和表示,他們也已經定出詳細方案。
僵局:找了物業和城管“走手續”陷入困境
電梯安裝的前期準備工作都做足了,“走手續”卻陷入了困境。去年10月初,3號樓1單元的居民和小區物業進行了溝通,張保和表示,“當時物業沒有反對,并表示馬上就要供暖了,改管道時不能影響小區供暖供水,最好過了供暖季。”
今年3月份停暖后,居民們又忙活起來。“我們怕沒審批,電梯建起來被認定為違章建筑,就先向城管部門打聽。”歷下區城管執法隊工作人員表示,需要先征得小區物業同意,物業出具證明并蓋章,然后公示征得小區業主同意。
接受記者采訪時,小區所屬山東省安居物業的負責人表示,安裝電梯“手續一定要合法化”。
“物業擔心蓋章后,它就成了安電梯的主體單位,并不愿意。”張保和強調,雖然居民都想手續齊全合法合規建電梯,但該找哪個部門報批,他現在也拿不準。
按照物權法的有關規定,改建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應當經專有部分占建筑物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
“現在最重要的是,咱濟南有效的支持政策什么時候能落地?能不能出個具體流程?我都78歲了,什么時候能坐上電梯上下樓?”張建義感慨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