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江蘇省養老服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昨天,省政府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條例》涉及的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解讀。
推進無障礙設施改造,鼓勵多層住宅加裝電梯
【條例】 針對目前很多老舊小區老年人出行困難的問題,《條例》要求政府部門推進老舊小區坡道、樓梯扶手、電梯等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設施的無障礙改造。鼓勵、支持已經建成的多層住宅加裝電梯。
【案例】 臺城花園建于上世紀90年代,居民樓以5—7層為主。加裝外掛電梯的16幢1單元2011年開始申請,2013年8月成功安裝,是我市老舊小區成功加裝的首部外掛電梯。
該小區加裝電梯的發起人張秉銀老人介紹,他們那個單元住的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裝電梯的愿望十分迫切。經過協商,單元加裝電梯的總費用為42萬元,一層住戶不交費,二至五層住戶則分別承擔6萬、9萬、12萬、15萬元。張秉銀說,加裝外掛電梯最難邁的“坎”,是如何保護一樓住戶的利益,“我們2—5樓的住戶除分擔電梯及土建費用外,還承擔了一樓住戶破墻改窗的裝修費用。”目前電梯已成功運作了2年多,真真切切地方便了老年人的生活。
【解讀】 省民政廳廳長侯學元表示,老舊小區住宅加建電梯屬于民生工程,意義深遠,建成后可大大方便老年居民的生活,減輕他們二次置業的沉重負擔。
推動醫養融合,重點扶持護理型養老機構
【條例】 針對失能、半失能老人入住養老機構的迫切需求,《條例》明確政府重點扶持護理型養老機構發展,推動醫療、養護、康復融合發展,鼓勵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以康復護理為重點的養老服務。
【案例】 在秦淮區歡樂時光老年公寓內,目前入住了300名老人,平均年齡80多歲,絕大多數患有各種疾病,只有十多人生活能完全自理,其余都是失能或半失能老人,醫療需求強烈。2013年初,該養老機構與相隔不遠的紅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姻”,在我市率先試點“醫養融合”,為養老院老人提供就近、就便的醫療服務,很快達到“一床難求”。
【解讀】 省民政廳副廳長鈕學興表示,醫養融合關注高,多方共贏。目前,省內有三分之一的養老機構提供護理工作,“十三五”期間,將實現50%的養老機構能提供護理服務。
鼓勵鄰里互助養老和老年人之間互助服務
【條例】 《條例》規定,鼓勵鄰里互助養老和老年人之間的互助服務,鼓勵低齡健康老年人為高齡、獨居、空巢老年人服務。鼓勵、支持發展相關養老服務志愿組織,建立志愿服務時間儲蓄激勵機制,志愿者或者其他直系親屬進入老齡后根據其志愿服務時間儲蓄優先、優惠享受養老服務。
【案例】 去年底,在金德松老年人服務中心,學醫出身的61歲志愿者姚燕華給70多歲的老王測量血壓時,發現其血壓很不正常,立即通知中心送往醫院。“他已經腦出血,再晚一些,就有生命危險了。”姚燕華說。
目前,我市各社區老年人服務中心,有不少退休在家、有一技之長的“年輕”老人在為年紀更大的獨居、空巢等老人提供幫助。金德松老年人服務中心主任陳金松說,中心已對低齡老人的服務都進行了登記,存入時間銀行管理,等他們需要的時候,再根據服務時間和項目,“提取”相應的服務。
【解讀】 侯學元表示,“以老養老”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養老資源與養老、托老需求之間的矛盾,而且還能加深鄰里感情。同時,大學生參與養老服務志愿者也應該鼓勵,比如用人單位應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錄用、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