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各地發生的電梯傷人事件,特別是“7·26”荊州安良百貨電梯事故,敲響了電梯安全的警鐘。對此,武漢市頒布《武漢市電梯安全管理辦法》,自今年3月1日起施行。
2月18日,荊楚網記者從武漢市質監局和市政府法制辦公室了解到,該《辦法》是武漢首次針對電梯安全出臺規章制度,鼓勵給電梯“上保險”,并明確了電梯運行維護費用的使用,為電梯存“養老錢”。
明確政府責任 給電梯“上保險”
《辦法》明確,市、區人民政府要將電梯安全工作納入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范圍,街道辦事處應當督促電梯使用管理單位負責查找和報告本轄區電梯安全使用隱患。
《辦法》同時鼓勵電梯生產、使用、維護保養等單位購買電梯安全責任保險。據介紹,有些電梯事故是因電梯質量或維護保養不到位引起的,電梯制造、安裝、改造、日常維護保養單位也可能成為賠償的責任主體。引入保險機制,可以分散風險,及時賠付,化解矛盾。
電梯“養老錢”不能被挪用
電梯的所有權、使用權到底歸物業還是業主?對此,《辦法》規定,業主是建筑物附屬電梯的所有權人,依法承擔電梯安全運行的相關義務,明確使用管理單位。實施物業服務企業管理的電梯,受委托的物業服務企業為電梯使用管理單位。
針對電梯維修金經常被挪用造成短缺的情況,《辦法》也給出了解決之道:電梯日常運行維護費用從物業管理費用中列支,應單獨設賬、專款專用,每半年向業主公布一次收支情況。這相當于為每部電梯存“養老錢”,確保電梯老舊后仍然能夠正常使用。
老舊電梯如何“養老”
對使用年限超過15年的老舊電梯的“養老”問題,《辦法》規定:使用管理單位和維護保養單位對老舊電梯要增加維護保養次數和項目,監管部門要將老舊電梯作為監督檢查重點。
在監督管理上,《辦法》要求監管部門每年選取不少于10%的在用電梯,委托符合規定條件的技術機構實施專項監督抽查,并向社會通報,工作經費由財政予以保障。
把好電梯“入口關”和“維修關”
《辦法》明確,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和標準設置電梯,保證電梯規格、數量配置與建筑物的結構、使用需求相適應。對電梯配置不符合要求的建設項目,規劃行政管理部門不予發放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行政管理部門不予發放施工圖審查備案證明。
電梯維護保養單位要制定電梯日常維護保養計劃,按要求進行半月、季度、半年、年度維護保養,保證電梯至少每15天進行1次日常維護保養,并如實填寫維護保養記錄和故障記錄,有關檔案至少保存4年。
武漢電梯總量中部第一
根據武漢市質監局公布的數據,2010年以來,全市電梯總量以年均18%的速度高速增長,僅2015年就新增12013臺。
截至目前,全市登記電梯76821臺,總量居中部城市之首。其中,住宅電梯46860臺,占61%。按類型分,垂直電梯69873臺,扶梯6402臺,自動人行道546條。
根據武漢市質監局去年7月發布的《武漢電梯安全使用狀況調研報告》,在武漢,近600臺存在安全隱患的電梯在繼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