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些沒有物業的小區,電梯處于無人監管的情況,安全隱患往往較多,這時監管部門要對這些缺失管理存在安全隱患的電梯進行封停,但封停以后又影響老百姓的生活,也出現有些地方擅自使用的情況,對此,宋繼紅建議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視,協調組織解決這個問題。
其次,電梯的制造單位對電梯安全也負有責任。宋繼紅稱,按照特種設備法規定,電梯制造單位應當對其制造的電梯運行情況進行跟蹤了解調查,同時對電梯維保單位和使用單位出現的一些影響安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還要對電梯安全狀況存在的問題予以幫助解決。對于發現電梯存在的重大隱患,制造單位要提請使用單位進行解決,或者是停止運行,并把這個情況報告給負責電梯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同時要對這項工作做出記錄,予以備查。
另外,電梯的維保工作在保障安全使用方面是至關重要的。對此,宋繼紅介紹稱,電梯的維保工作可以分兩個方面,一是日常性的安全檢查,再一個是維護保養。關于日常檢查,在相關法規當中有明確規定,電梯的使用單位要配備專職的安全管理人員負責電梯的日常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出現重大隱患,可以現場停止電梯的使用,并向有關負責人報告。
而電梯的維護保養應當由電梯的制造單位,或者是取得維修資格的單位來進行,維保單位應該嚴格按照安全技術規范來從事維保工作,保證其維保的電梯能夠持續可靠的運行,保證它的安全性能。所以電梯的維保單位應當對其維保的電梯的安全性能負責。
除了電梯的制造、維保、使用單位進行日常檢查和維護保養以外,電梯的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也非常重要,這項工作就需要電梯的檢驗單位完成。按照法律規定,電梯在投入使用前要進行安全檢查,投入使用以后要進行定期檢驗,電梯檢驗單位要按照安全技術規范對電梯進行技術檢驗,也包括驗證生產使用單位電梯安全責任的落實情況,查驗電梯安全性能是否達到要求,電梯的檢驗單位應當嚴格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實施定期檢驗和監督檢驗。
宋繼紅還指出,從政府部門的角度,要充分履行對電梯安全的職責,按照我們國家特種設備安全法的規定,國家對電梯在內的特種設備,實行分類的全過程的監督管理,作為監督部門它是對電梯的設計、制造、經營、使用、維護保養、檢驗檢測、都要進行監督檢查。一方面是行政許可制度,對電梯的生產單位進行檢查,對電梯的使用進行使用登記,對電梯相關人員包括安全管理人員,檢驗檢測人員進行考核發證,同時還對電梯的檢驗機構進行資格核準。
另外就是對電梯等特種設備進行監督檢查,主要內容包括強制檢驗制度,現場檢查制度,行動執法制度和事故調查處理制度,還有安全狀況公布制度等。
宋繼紅還透露,“現在我們正在推行‘96333’電梯應急救援平臺,杭州、廣州、南京、西安等地已經全面開通。從目前試點的情況看,原來電梯關人困梯的情況,解救需要一個小時,但現在縮短到14.8分鐘。對于這項措施呢,我們準備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行,以解決關人困梯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