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一份文件攪動了此前波瀾不驚的市區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試點工作。市財政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合出臺意見,決定對既有住宅加裝電梯進行財政補貼,為期三年。如今,三年時間已滿,我市市區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進展如何?加裝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問題,最終又是如何解決的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一一走訪了相關單位和受益人。
補貼政策帶來福音
6日早上7點半左右,住在韶運集團宿舍樓的老人張巨權結束一天的晨運回到樓下。一分鐘后,他已經坐到了餐桌前。而此時,一同晨運回家的其他老朋友們還在氣喘吁吁地爬著樓梯。一年半前,他也跟其他伙伴一樣,每天想到出門要上下九層樓就頭疼。改變他生活的是家門口那臺電梯。2014年6月5日,電梯正式運行以后,張巨權跟患有腿疾的老伴再也不用為出門發愁,來串門的老朋友們也多了不少。
數字顯示,從2009年至2012年,市區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僅有51臺竣工,而自2013年市財政補助政策出臺后的三年時間里,竣工并拿到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證的共計146臺,市委大院、中華新街、韶運集團宿舍樓等都有新電梯的身影。根據統計,截至目前,市區享受了電梯加裝補貼政策的共有83臺,財政補助資金共計314.40976萬元。
加裝電梯需要克服多種困難
然而,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目前還面臨不少困難。市住建局的工作人員解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制約因素:影響部分業主利益、規劃和安全要求高、資金籌措難。
他表示,增設電梯后,會影響部分住宅的采光、通風,甚至帶來噪音,特別是對于低層住戶來說,加裝電梯一定程度上會改變他們原有的舒適度,導致高低層住戶的利益沖突。所以,可能因為部分受影響的住戶反對而無法實施。
其次,加裝電梯需同時滿足現行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結構和消防規范、標準的要求,如果舊樓沒有預留電梯井或內部空間不能安裝電梯而需要在外加裝,除了不能占用消防通道外,還要滿足樓與樓之間的間距要求。若相鄰樓之間沒有預留足夠空間,則無法加裝。這些均不是簡單的人力可以解決的問題。而且加裝電梯申報需要經多個部門審批,報建的程序比較繁瑣和收費項目比較多,這也會影響居民報裝的積極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加裝電梯資金落實難。據了解,舊樓加裝電梯的費用需要幾十萬元,加上后期安檢費、質檢費,這對普通家庭來說不是小數目。這筆費用如何籌集,如何分攤,也會影響和制約電梯加裝進展。
而這,正是相關部門出臺補貼政策的初衷。
靈活處理才能解決問題
據了解,除了出臺補貼政策,意見同時建議:既有住宅增設電梯所需的資金,業主可以根據所在樓層、面積等因素按照分攤比例共同出資;政府公房可以通過提高租金等辦法收回投資;商品房可利用提高物業管理費的方式解決;還可以通過申請使用房屋所有權人及其配偶名下的住房公積金籌集,此外還有單位補助、社會投資等籌集方式。
這份意見給住在韶運集團宿舍樓的張巨權和住在市委大院17棟的陳克充極大的啟發。他們倆不約而同地為了同一個目標忙碌。
“我們這里住的都是退休老干部,大家素質很高,而且歲數大了,樓層高了出入確實不方便。再加上之前其他棟有些已經加裝電梯,大家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所以,大家積極性都很高。達成意見、聯絡收費很快就完成了。”陳克充告訴記者,他們采用的就是意見中提到的第一個方法:綜合樓層高低和房屋面積兩個因素確定了出資方案——共花了53萬元。財政補貼的5萬元,陳克充與鄰居們商量后存進了維修基金。
上一篇:東莞擬對電梯企業分級管理
下一篇:寧夏電梯業協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