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徐匯區中山苑小區業委會主任齊江接過電梯改造公司交接的鑰匙,中山苑小區因“病”停運的首批6部老舊電梯經過更新重按“啟動”鍵,讓等待了近5個月的居民笑逐顏開。而趕在春節前,正在改造的第二批7部電梯也將恢復運行。屆時,小區的所有老舊電梯將煥然一新。
“電梯房”成“樓梯房”
中山苑小區是竣工于1990年的老式外銷商品房,內有14幢居民樓,共180戶居民。今年,運營25年的電梯零部件已“老態畢露”,多次出現居民被困電梯里情況。7月,區市場監管局對13臺電梯年檢中發現嚴重安全隱患(其中12號樓已自行更換新電梯)后發出整改通知書。7月31日,電梯停運。
眼看“電梯房”成了“樓梯房”。可此時,小區原業委會正好到期卸任,新業委會尚未組建,小區物業公司也因成本壓力巨大欲打“退堂鼓”。停運的電梯如何才能重啟?
“三駕馬車”齊發力
“危機”重重,徐匯區楓林街道及時成立了應急處置小組,一方面抓緊推進成立新一屆業委會,一方面協調物業繼續托管。8月7日,中山苑小區全體業主投票選出新一屆業主委員會,全面更新小區電梯成為首要任務。
可問題接踵而來:電梯是修還是換?居民能否同意?更新電梯的錢從哪兒來?在街道、房辦和居委會的指導下,新業委會陸續攻下一個個難題。業委會首先制作了小區電梯更新意見征詢表,經回收統計90%以上的住戶同意拆舊換新。隨后,通過公開招投標的方式,讓業主民主地選擇電梯改造公司。此外,業委會還制作了每幢樓不同樓層業主承擔費用比率意見征詢表,有兩種方案供業主選擇,如果四樓比率為1,則一樓不用繳費、二樓0.8%或0.9%、三樓0.9%或0.95%、五樓1.1%或1.05%、六樓1.2%或1.1%,回收統計后有84%以上的業主同意第一個費用承擔方案。與此同時,楓林街道決定給予部分錢款補助。至此,更換電梯的錢終于有著落了。
逐一啃下“硬骨頭”
在約定的時間里,小區多數業主按要求繳了款,其中有6幢樓全部繳清,于10月10日開工換梯。剩下7幢樓中未繳費的業主雖然是少數,但問題各不相同:有的業主抱著“等等再看看”的觀望態度,于是,宛南五村居委會主任和業委會主任相約一起上門做工作;有的房子長期空關產權屬于公司單位,為此業委會多次聯系催促他們及時繳款;7號樓有業主居住在加拿大,業委成員陸權多次打國際長途終于得其應允付款;有業主長期在國外一時回不來,業委顧問趙福林與其聯系后先行墊付;還有個別業主因某種原因未能足額繳款,同樓的其他業主分擔了剩余部分……終于,中山苑的13部電梯得以全部重啟。
“老舊電梯改造,已是當前社區治理中普遍存在的難題。”楓林街道黨工委書記黃立波表示,在中山苑電梯更新改造中,在政府的引導下,居委會發揮了主導作用,業委會是主體,物業公司是主力,互相扶持,才在5個月的時間內,破解了小區的急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