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福建廈門市質監局了解到,廈門市正試點啟動公共物聯網平臺監測電梯運行。該市已有2800余部電梯安裝了物聯網平臺系統,逐步實現了自動報警功能。隨著《廈門市電梯安全物聯公共服務平臺技術規范》近期即將出臺,該市電梯安全物聯平臺也將有統一的建設標準。未來,廈門市的在用電梯都有望進入公共安全物聯平臺。
據了解,截至目前,廈門市共有電梯26550臺,其中乘客電梯17210臺。近5年來,電梯數量每年以13%左右的速度增長。隨著電梯數量的快速增長,在用電梯“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據統計,該市共有3366臺老舊電梯,大都已進入產品生命周期的“故障高發期”。
在此情況下,采用物聯網技術,建設“電梯安全物聯公共服務平臺”,實現“故障預警發布、應急快速處置、維保作業核查、狀態遠程監視”輔助電梯安全監察的功能,是提高電梯安全管理水平的具體措施。據了解,廈門市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著手電梯物聯網平臺建設,并在多個小區的電梯率先試點了物聯網系統。
“采用物聯網系統的每部電梯都安裝了傳感器,傳感器裝在電梯里,還可以當做電視使用。”平臺研發和營運商之一天成灝景投資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2011年前企業就已在福建省投資建設免費安裝第三方電梯公共服務平臺,帶有公益性質,目前在全省范圍內已安裝13000多臺設備。啟動項目以來,通過設備撥出的求救電話和短信已超萬條(次),實際解困人員達上百例。此次廈門市質監局即將出臺的該技術規范將有利于行業發展,在全國范圍內均有指導意義。”
據介紹,“電梯安全物聯公共服務平臺”系統還具有電梯維保過程監督、數字化維保管理、應急救援聯動等功能,并可即時將電梯運行中搜集到的相關信息向平臺傳輸。天成灝景安裝的設備還會滾動播出防盜、防災、正確使用特種設備等的公益廣告數千條。
試點以來,這套系統的建設推廣多以商業運作為主,由運營商與電梯使用單位、維保單位之間協商解決。為加強對全市電梯運行安全的監測管理,實現平臺建設今后有統一標準可循,廈門市質監局提出了制定《廈門市電梯安全物聯公共服務平臺技術規范》。“盡管屬于推薦性地方規范,但它仍將成為行業統一標準,為電梯安全物聯公共服務平臺行業設定了最低準入門檻。”廈門市質監局特設處負責人陳達龍表示,廈門市各電梯安全運行監測系統產品生產單位從規范發布之日起,都必須按規范內容參照執行。
按《廈門市電梯安全物聯公共服務平臺技術規范》要求,“電梯安全物聯公共服務平臺”將采用構建“政府監察平臺+企業應用平臺”的多層架構體系;企業平臺必須能將電梯故障困人的處置過程上傳至監察平臺,監察機構可以實時動態查看到電梯故障困人的處置過程。
對于企業應用平臺,《廈門市電梯安全物聯公共服務平臺技術規范》更明確要求必須設立呼叫中心,24小時接聽和處理與電梯安全相關的咨詢、投訴、報警和救援指揮調度,并能對電梯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測,有故障時主動報警,啟動應急處理或救援流程,指揮調度救援。同時還要能記錄存儲電梯實時運行數據、故障信息,音視頻監控數據、電梯維保及維修數據、電梯監管終端數據和呼叫中心記錄數據,能從源頭上掌握電梯運行狀態和運行參數,排除安全隱患。并可以對電梯的歷史運行數據、維保及維修記錄數據、故障數據、呼叫中心記錄數據的分析統計,為調查事故原因提供有力依據。
此外,《廈門市電梯安全物聯公共服務平臺技術規范》還要求企業應用平臺能實現電梯公共安全媒體信息推送發布功能,可以將可公開的電梯運行數據、維保數據和監管數據通過安裝在轎廂內的顯示器推送給社會公眾,營造關注生命安全、關注電梯安全的社會氛圍。
陳達龍透露,《廈門市電梯安全物聯公共服務平臺技術規范》正式發布實施后,質監部門下一步將考慮定期公布符合標準要求、具備資質的電梯安全運行監測系統產品生產企業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