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期電梯
成都部分老小區存在因為召開不了業主大會,維修資金難動用的問題。因為沒錢大修,電梯只能勉強使用,有的甚至停用
維保單位
老電梯維修不了,維保單位也要承受很大壓力,有時還要吃官司。近幾年已經有好幾家大型維保單位放棄了小區電梯維保的市場。
新規規定
年內即將實施的新規擬規定,小區物業無法持續承擔電梯管理使用的安全責任時,可由街道辦等臨時指定新的物業公司承擔責任。
1992年,成都出現了首個電梯住宅小區。從上世紀90年代的后半段開始,成都的電梯公寓像雨后春筍一般不斷出現。而到了今年,離成都首個電梯公寓建成,剛好過去了20年時間。大批電梯公寓的電梯高齡服役,老小區租戶增多等問題使諸多老小區的電梯維修與更換都成為了一個大問題。
近期,華西都市報記者對成都市的多個建成10年以上的老小區進行了調查,發現大部分老小區都存在因為召開不了業主大會,維修資金難動用的問題。個別小區電梯服役14年,因為拿不出資金更換,只能將就使用。而電梯業內人士稱電梯如電腦,個別開發商購買高品牌電梯裝入低配置內核,以及業主的不當操作,也使小區電梯陷入困境。小區電梯背后的問題,本報記者繼續為您一一剖析。
{不能為繼}
電梯超齡服役急需更換無人買單
2011年的數據顯示,成都的電梯已接近4萬部,而其中6成都是住宅區電梯。位于成都鹽市口附近的一處電梯住宅小區,建成于1998年。這個小區的8部電梯已經使用14年時間,近段時間頻出故障。物業工作人員解釋,服役超10年的電梯,都要進行一次大的檢測維修,老化零件要更換。雖然順利通過年檢,電梯出問題時,維保單位也及時到現場維修,但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因為小區建成較早,沒有專項的電梯維修資金。近幾年不少小區業主將房屋出租,業主大會沒法召開,電梯零件更新的問題也就一拖再拖。
在一個多星期的調查中,華西都市報記者發現,很多老小區面臨老電梯大修難的問題。若想動用維修資金大修,需業主大會投票通過,出租了房子的業主不愿出席大會,老電梯大修問題只能一拖再拖。
{不堪重負}
維保單位壓力大放棄住宅電梯市場
一方面是老小區大修電梯難,另一方面,記者發現,已有部分大型維保公司放棄了小區電梯維保市場。
成都某大型維保公司,涉足小區電梯維保十余年。
這家公司負責人楊先生說:“老小區的電梯維保,對維保企業而言成了一個‘坑’。”楊先生介紹,公司曾接受過多個十年以上老小區的電梯維保工作,但老小區的電梯不但故障多,而且收費難。
楊先生說,小區的責任主體太多,維保費用又是從物業費里支出。一旦出了大故障,小區因為各種原因動用不了維修資金,維保單位也要承受很大壓力,有時還要吃官司。近幾年已經有好幾家大型維保單位放棄了小區電梯維保的市場。
外表光鮮低端內核先天不足難察覺
老小區電梯更換問題讓人揪心,華西都市報記者調查發現,其實小區電梯不堪重負背后,還存在兩個不能忽視的原因。
昨日,東較場某小區的電梯又壞了。在一個月前,這個小區的電梯還出現了困人事故。小區居民無法理解的是,這3部電梯,都是世界知名制造商的產品。
質監部門技術人員雷先生透露,高端品牌的電梯,轎廂可能很光鮮,但內核配置卻可能很低端,導致頻頻出故障。雷先生說,同一品牌的電梯內部核心設備不同,有很大差價。個別開發商為了降低成本,有意降低內核配置,使電梯的設計效能達不到投運的效能。
同時,質監部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提供了一個數據:小區電梯的故障,80%是因為業主使用電梯不當造成的。在記者調查中,也曾發現不少小區的業主,把電瓶車、摩托車都推進了轎廂中。
省特檢院檢驗專家于先生說,“電梯始終是一個機械產品,不當使用也造成電梯‘折壽’。”
樣本分析
小區電梯全停 街道辦牽頭推選臨管會
該如何破解老小區電梯大修難的僵局呢?成都營門口路人和逸景小區的電梯事件的成功解決頗有借鑒意義。
人和逸景小區是一家10年的老小區,去年2月,20臺電梯全停運,物業撤場,業委會辭職。小區管理處于癱瘓的狀態。
2011年2月18日,未通過電梯年檢,人和逸景小區的10個單位共20部電梯全部停止使用。這份通知貼出來兩天后,小區又因拖欠水費、電費,即將停水停電。而與此同時,小區的物業公司表示因部分業主長期拖欠物業費,入不敷出,將撤出小區。業委會想動用維修資金,但因為租戶較多,召開不了業主大會,提出辭職。
20層樓高的電梯公寓,居民出門買菜,下班回家都只能自己爬樓。而一位李姓老人在家摔傷了腿,急救人員也只能抬著擔架爬樓施救。
2月23日晚,撫琴街道辦派出工作組召集小區業主進行民意調查,通過業主推選出一個小區臨時管理委員會,負責與物業方洽談電梯維修的問題。
在后來的一個星期時間里,小區臨管會簽約引進新物業,房管部門撥出50萬電梯維修資金。征求全體業主意見后,用了小區維修資金,最終20部電梯全部恢復運行。昨日,人和逸景小區新一屆業委會也即將代替臨管會。
解決老電梯難題 新規或將授權街道辦
老舊小區電梯怎么報廢?這筆報廢資金誰來埋單?年內有望實施的《成都市電梯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將為這一系列問題也將找到依據。
質監部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老小區由于產權復雜沒有建立公共維修基金,業主對維修保養電梯費用分攤難以統一,目前《辦法》擬定,電梯正常運行、日常維護保養及定期檢驗所需的基本經費應當在物業服務費中列支;電梯維修、改造、更新的經費應當按有關規定從房屋專項維修資金中列支。這就使小區電梯維保費用的支出項目更為明確。
而對于沒有建立房屋專項維修資金或資金不足的小區,《辦法》也擬規定,當小區物業無法持續承擔電梯管理使用的安全責任時,業主及業委會報街道辦同意后,可以由街道辦等臨時指定新的物業公司承擔電梯管理使用的安全責任。這也使街道辦在小區電梯問題上的職責,變得更為明確。
上一篇:湖州南潯電梯產業蓬勃發展
下一篇:“樓道電梯”安全是否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