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近日電梯安全事故頻發,凸顯電梯維保漏洞。昨日,合肥市電梯行業協會秘書長丁興禮表示,電梯維保市場的低價競爭給電梯埋下了安全隱患。該協會目前已經擬定了電梯維保“自律價”,并上報給合肥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希望以此消除低價競爭,促進市場良性循環。
現狀:維保市場亂象不少
昨日,合肥市電梯行業協會秘書長丁興禮介紹說,電梯公司出售電梯后一般會有1~2年的保修期。保修期過后,使用單位可以選擇繼續讓出售方進行“原廠維保”,但更多的則會交給第三方維保公司維護。而目前,這些第三方維保公司正陷入低價惡性競爭。
“同樣的樓層住宅,同樣品牌的電梯,一年的維保費,有的維保公司開價高達1萬多元,有的則低至2000元。”丁興禮介紹說,電梯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低價競爭較為普遍。而維保公司為了壓低成本,容易導致電梯維修保養的偷工減料。
據介紹,電梯維保企業必須要取得相應資質。目前,合肥市具有C級以上資質的電梯維保企業約有90余家,但在市場上活躍的電梯維保企業則遠不止這個數目。
部門:缺乏有效監管手段
“電梯行業本身比較特殊。”昨日,合肥市物業專項維修資金管理中心主任方前進說,開發商買電梯,但不管電梯;物業公司管電梯,但不用電梯;業主用電梯,但不知道維護電梯。一些小區電梯平時維保不到位,等到發現問題時已經需要大修,損失很大。
物業公司在日常對電梯進行管理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方主任說,很多小區物業費收繳困難,這就意味著其中的電梯維保費也要“縮水”。一些物業公司出于成本考慮,在電梯維保上能省則省,有時還和維保企業達成默契,造成維保企業不按規定進行維保,而監管部門對此也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
嘗試:協會擬推“自律價”
“我們將從提高行業自律出發,規范市場。”丁興禮說,該協會已經擬定了電梯維保“自律價”,目前已上報給合肥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目前,協會正在與房產部門就具體細節進行協商。他說,這將使電梯維保有個最低價,有利于消除低價競爭,使市場趨于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