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住宅電梯運行期間突發故障,在保安組織施救過程中,一名小伙從轎廂中跳出,不慎摔進電梯井殞命。血的教訓再度提醒我們,電梯安全問題來不得半點馬虎。
近日,記者就電梯安全問題走訪了相關行業管理部門和有關業內專家,他們在接受采訪時特別告訴記者,電梯困人其實是一種保護狀態,沒有危險,市民被困電梯千萬不要驚惶失措,只需聯系外界,耐心等待專業人員救援,而電梯維護保養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才是一種現實的威脅,也是電梯安全監管部門的頭疼之處。
增長迅速,維保質量難以保證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在不斷擴容、長高,城市的電梯保有量也迅速增加,電梯廠家生產加速,但電梯維保人員培養不足,維保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難以保證維保質量。
據統計,目前銅陵市在用電梯有1100多臺,并以每年15%的速度遞增,其中住宅電梯數量更是以每年25%的速度在遞增。而銅陵市質監部門對這些電梯實行每年強制檢驗制度,絕大多數電梯都能做到定期檢驗,其中檢驗不合格的約占10%,對于檢驗不合格的電梯,質監部門要求整改后才投入使用。在這里要說明的是,電梯檢驗合格不代表絕對不會出問題。有關部門在專項檢查和日常管理中發現,目前威脅電梯安全的關鍵問題是維保質量不高,而這又主要源于維保費用低和維保人員素質低。有關調查數據顯示,電梯事故的發生,80%以上的原因出在維保環節。
有關業內人士表示,存在問題最多的是高層住宅電梯。主要原因包括:一是開發商出于成本考慮,往往不會買質量高同時價格也相對較高的電梯,有的即使購買名牌電梯,往往也是“簡版”;二是許多電梯生產廠家或銷售商為了推動電梯銷售,往往承諾電梯使用前兩年進行免費維護保養,而開發企業也樂得節省這個成本,但這低成本的維保會導致維保單位責任心不強問題;三是開發企業和物業管理單位為降低費用,往往會盡量壓低維保費用,而維保單位為了攬活,往往也會被迫接受低價,但其最終導致的結果往往是維保質量難以過關。
更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按照有關規定,“電梯應該至少每15日進行一次清潔、潤滑、調整和檢查”,但其能否真正落到實處存在很大的疑問,因為管理部門只能對相關的主體責任進行監督,不可能對其每次的檢查進行監督檢查,而具體負責小區電梯管理的物業管理單位出于成本考慮,往往會和維保單位達成默契,對維保工作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造成維保單位不按規程要求維保甚或偽造維保記錄,而監管部門對此也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
據市質監局特種設備科負責人唐梅介紹,該科日前在監管中發現,某企業為降低成本,竟然從網上購買廉價電梯,結果出現嚴重質量問題,經制造廠家鑒定這部電梯涉嫌為假冒產品,目前轄區分局正會同公安部門聯合查處。而在處理不久前發生在銅陵市某大廈的電梯困人事件中,監管人員發現,維保記錄顯示該電梯出事前幾天剛剛做了維保,而該電梯出現問題的根源在于某部件磨損,如果維保人員技術到位、檢查到位,該安全隱患完全可以被發現、消除。
資金難籌,電梯維修遭遇瓶頸
電梯安全問題雖然引起廣泛關注,但電梯安全問題的解決卻并非易事。
據市質監局銅官山區分局負責人賈兵柱介紹,日常工作中經常有物業服務企業反映,物業費收取困難,維保、維修資金不足,對于出現問題的電梯進行維修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住住宅電梯出現問題,業主往往又氣又急,但要從他們那籌集維修資金,幾乎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另外,雖然裝有電梯的住宅一般都繳有房屋維修基金,但按照相關規定,其啟用非常困難,且手續繁瑣。
據介紹,按有關規定,只有經評估電梯維修費用超過電梯安裝費用的20%時,才可以啟用維修基金,但現實中這個20%幾乎沒有人能評估認定,市、區質監部門作為行政管理單位不能認定,也沒有能力認定。目前銅陵市啟用過住宅維修基金維修電梯的只有新苑小區和世界花園兩個小區,都是作為個案特別處理的。
電梯出現問題,維修基金啟用起來程序繁瑣、耗時長,但安全問題的解決卻是刻不容緩的,因此,有關人士呼吁設立專項的、支取方便快捷的電梯維修基金,來破解這一難題。
創新手段,破解維保監管難題
唐梅介紹,作為特種設備電梯的主管部門,目前質監部門對于電梯的安全監管主要通過重點監控單位全面檢查、重要時段安全督察、“打非治違”專項整治、質量安全隱患風險排查、高層住宅電梯專項整治、電梯維保單位專項整治和結合群眾舉報、檢驗機構上報、特種設備動態監管系統來實現,主要是檢查單位的主體責任、管理體系運行、管理人員、維保質量等。
今年市質監部門結合銅陵市實際,開展了電梯維修保養質量考核通報工作??己私Y束后,將對電梯維修保養單位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分析,對維修保養質量好的單位予以表揚,對維修保養質量差的單位予以批評,對考核在70分及以下的電梯維修保養單位列入“黑名單”,同時將其作為重點監察對象,并提請有關部門對其維保資質進行重新審核。對現場考核中發現的無資質維保、不按照安全技術規范要求進行維保等嚴重違法行為,將依法予以嚴肅查處。
“電梯安全監管并非市質監部門一家單位就能解決的。”唐梅表示,譬如維保單位的資質管理權限在省一級,市質監部門對其并沒有直接的審核、處理權限。目前在銅陵市開展業務的電梯維保單位有23家,但本地維保企業只有3家,而這些外地維保單位往往在銅只安排幾個人駐守,甚至陽奉陰違不安排人駐守,但監管部門對此也難以做到有效監督。監管部門也想培養本地維保單位,但苦于沒有資金來源。又如對物業服務企業資質的評定,質監部門沒有參與的權限,這也不利于強化物業服務企業對于電梯安全的主體責任。
目前銅陵市電梯應急救援也存在問題,雖然質監部門會同公安部門建立了電梯應急救援“110”聯動,確定了幾家電梯維保單位實行免費應急救援,但效果不理想。政府成立電梯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和建立電梯應急救援專項資金迫在眉睫。
今年7月份,市質監局銅官山區分局為彌補監管力量不足可能導致的監管漏洞,創新舉措,在社區抽調相關工作人員成立電梯安全協管員隊伍。該項工作得到了區政府的同意和相關社區的大力支持,但這些協管員均由社區相關工作人員兼職,沒有報酬,其責、權、利的落實存在不確定性。據介紹,協管員的主要工作就是日常檢查電梯呼叫鈴、監控等是否正常運作,電梯是否進行定期檢驗等問題。目前這些協管員已經發揮了相應作用,譬如督促物業搞好電梯安全相關工作,又如對于八寶華庭電梯問題的介入解決等。
唐梅還介紹,市質監部門還在考慮加強電梯安全技術管理措施,如強制要求安裝斷電平層裝置———如果安裝有該種裝置,10月27日發生在合肥的悲劇應該不會發生———但這還缺少上位法的支持。
另外,質監部門對于出現質量安全問題的電梯主體責任方,還缺乏有效的約束手段。譬如質監部門多次查封的銅陵市某足浴城電梯,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但問題依然得不到徹底解決,只能上報轄區政府。而對于一些負責住宅電梯管理的物業服務企業,其本身就是微利經營,如果其管理不到位,質監部門對其也難以采取什么約束手段,行政處罰都難以實施。
市質監部門提醒廣大市民:當電梯出現故障或停電被困時,首先要保持冷靜,因為電梯不是封閉結構,沒有窒息危險;其次要用電梯緊急報警裝置或電話與物業管理單位聯系或撥打“110”;嚴禁強行扒門,防止高空墜落,耐心等待專業人員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