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報道,9月15日上午,市城鄉規劃局副局長黃宇東表示,未來將在四環路東泰花園等8處新建人行天橋。
東莞城區人行天橋太少,而行人隨意穿行馬路的現象比比皆是,這樣的無序增加了城市的煩惱。如今,規劃在某些主要路段建設過街天橋,當會受到百姓的歡迎。不過,建設怎樣的天橋以便讓百姓提升使用率,當是規劃和建設單位需要考慮的問題。
我們注意到一個現象,在歐美大城市和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大城市,在人口流量大的商業繁華區段,過街天橋像地鐵站那樣大量使用電梯已成模式。電梯成為這些城市某些過街天橋的必備元素,并非沒有面子工程的可能,不過,如果考慮到下面這些因素,我們或許可以接受裝備電梯的過街天橋:第一,在某些區段新建過街天橋,但這個地方既往卻沒有預留建設天橋所需要的引橋空間,裝備電梯以電梯替代引橋,可以解決占地空間不足問題。第二,從一線城市流行趨勢看,過街天橋都不再以我們習慣的高度來建設了,因為我們習慣的天橋高度只能與過去城市較為低矮的樓房高度匹配,而在周邊高樓林立甚至摩天大廈拉高城市天際線的情景下,過街天橋高度過低,與城市整體的建筑美學必然形成錯亂。另外,在繁華商業區,某些過街天橋直接通連大型商業建筑,也決定了過街天橋必須保持一定的高度。
當過街天橋高度增加時,由于通行成本增加,行人當然對越來越高的過街天橋產生排斥心理而選擇穿行馬路。當然,城市管理者可以在馬路上加裝柵欄等分隔裝置,阻止行人穿行馬路,逼迫行人使用過街天橋。不過,現在的城市管理者越來越傾向于選擇激勵而不是強迫,而過街天橋加裝電梯也因此具有了激勵行人使用過街天橋的效應。電梯式的過街天橋勢必增加建設成本和使用成本,在當下還是國內城市的奢侈品,投資建設加裝電梯的過街天橋應當慎之又慎。不過,如果某些過街天橋具備上述那些因素的話,東莞也不應該完全排斥電梯式過街天橋。在某種程度上,釋放電梯式過街天橋的激勵效應,也是城市人性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