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風險客觀 提供建議專業
如今,上海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上海市特檢院)在全國率先推出的老舊電梯安全風險評價體系,正在為該市尚在“服役期”的高齡電梯把脈問診。下一步,安全風險評價工作將不再局限于垂直電梯,自動扶梯、游樂設施等也將成為評價對象。同時,該院還致力于建成一個上海市重點電梯安全風險評價實驗室。
據悉,國際標準化組織曾于2006年發布《電梯、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風險評價和降低的方法》,指導各成員國開展在用電梯風險評價工作。但當時電梯安全風險評價在國內尚處空白,2005年上海市特檢院成立預研究課題組,開展需求調研、資料搜索、數據分析、技術研討,編制《電梯風險評價實施導則》。2007年,該院順利完成徐匯區區政府實事工程90臺老舊電梯風險評價工作。2008年,該院又就《在用曳引式乘客電梯風險評價技術研究》這一課題,建立了一套科學的電梯安全風險評價方法,開發了電梯風險評價綜合管理軟件應用系統。2009年成立電梯安全風險評價研究中心,并于2010年3月正式實體化運作。通過近年來的實踐積累和探索總結,上海市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學、完整的電梯風險評價體系,建立了以老舊電梯為主的“電梯安全風險評價數據庫”。與此同時,該院還對電梯的安全管理、使用環境、維護保養等相關情況進行評價,并將風險評價結果按風險等級進行分類和統計,為政府加強電梯監管提供技術支撐和科學依據。
目前,上海電梯正以每年1萬臺以上的速度增長,電梯總量已達14.9萬臺,躍居世界城市之首。其中使用15年以上的老舊電梯約占總量的10%,由此帶來的電梯故障、困人等問題開始凸顯。上海長海醫院住院部的5臺電梯使用年限已超過20年,加上人流量大、全天候超負荷運行,常有故障發生。醫院苦于對電梯缺乏專業知識,無法對電梯的維修或更換作出決斷。上海市特檢院得知情況后,派出技術人員,上門對住院部電梯進行全面系統的風險評價,并向醫院遞交了內容詳盡的風險評價報告。報告不僅指出了電梯故障頻發的主要原因、潛在的安全隱患,而且針對安全隱患,按照風險的等級高低進行排序,指出每個風險背后可能產生的后果及對應措施。這一做法及時發現了在用電梯存在的安全隱患,變事后被動排故為事前主動預防,避免發生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事故。
早先,上海虹口區恒城花苑物業計劃對3幢公寓內6臺電梯進行改造。電梯公司報出的改造預算遠遠超過100萬元,物業公司的報價也達到了56.7萬元。業主委員會對如此大數額的經費使用很謹慎,但由于缺乏電梯知識,感到束手無策。他們委托上海市特檢院對電梯安全進行風險評價。該院技術人員通過系統分析和評估,最終得出42萬元改造預算方案,且方案列出了每個改造項目涉及的資金細賬,科學、透明,使改造單位、物業公司心服口服,業主們也十分滿意。
據悉,電梯安全風險評價是運用安全系統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對潛在的影響電梯系統運行安全的各種危險因素進行辨識、定性分析、定量檢測和趨勢預測,確定危險源的數目和分布、引起故障的概率及故障的嚴重程度,從而提出降低風險的對策和措施,實現指導風險控制和事故預防,達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損失和最優安全投入效益的目的。
上一篇:北京:大學生質監志愿者招募千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