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起至9月13日,《電梯運行安全監測管理信息平臺技術規范》地方標準網上征集意見,用戶將可實時查詢電梯運行“執勤”狀態。
電梯管理平臺由四部分組成
今年起,北京開始在東城2000余部電梯里試點電梯物聯網技術,這一地方標準正是為推廣電梯物聯網技術而制定的。目前,北京市特種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起草完成了9個部分的意見稿,主要適用于電梯運行安全監測管理平臺的規劃、新建、擴建工程的設計和驗收。
意見稿規定,未來的電梯運行安全監測管理信息平臺,將由市級、區級、維保監測、電梯數據匯聚平臺四部分組成。當電梯發生故障時,各級平臺進行聯動,實現故障分級響應處置。市級平臺、區級平臺信息系統所在的機房要提供專人值守,控制、鑒別和記錄進入人員。
監測平臺要實現對轄區內任何一部電梯實時運行狀態的監測查看,各類信息的查詢、存儲、回放等功能,市級平臺審計記錄至少保存90天,區級平臺審計記錄至少保存60天,為電梯故障或事故分析提供依據。屆時,用戶也能查詢電梯運行的各種狀態。
運行平臺響應時間少于30秒
當電梯運行出現異常時,電梯數據采集終端將主動向平臺發送故障信息。平臺收到后,電梯要播放安撫音,告知乘客報警收到,并根據故障類別,平臺自動向相關單位發布報警信息。
對于響應時間,標準擬要求,市級、區級電梯運行安全監測管理信息平臺對簡單事務查詢的平均響應時間應小于5秒,復雜事務查詢的平均響應時間應小于30秒,應用網頁平均響應時間應小于3秒,峰值時響應時間應小于10秒。
提示
公眾可在9月13日前以電子郵件或傳真方式反饋意見。
傳真:64284273
E-mail:mryanta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