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特別是2011年,電梯安全事故頻頻進入公眾視野,電梯產業發展的瓶頸逐漸浮出水面,專業技能人才特別是電梯安全維保人員的缺乏,成為電梯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絆腳石”。
“電梯安全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專業技能人才特別是電梯安全維保人員的缺乏。”不久前,由中國電梯協會主辦,中山職業技術學院、中山市電梯協會承辦的“電梯行業專業技能人才培養論壇”在廣東省中山市舉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何毅表示,“要使電梯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務必使安全技術作業人員的質量和數量跟上形勢。企業要想辦法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建立優質的安全維保隊伍。”
據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機械化研究分院院長、中國電梯協會秘書長李守林介紹,電梯行業發展到今天,已是一個年產量以20%的速度遞增、年產值達1000億元的龐大產業。190多萬臺的電梯保有量,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梯生產國和使用國,對電梯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國內電梯行業專業技能人才缺口每年逾3萬人。強化政校企行合作、建立協同育人長效機制,解決人才緊缺問題,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日立電梯(中國)有限公司營業工程統括總部總經理陳勇認為,在電梯人才培養上,企業自有培訓中心培養規模有限和院校電梯專業起步晚、教學體系不成熟,僅靠個別企業的力量難以改變電梯產業發展所遭遇的困境。只有集政校企行的合力,互為優勢,互補短板,才能解決電梯人才緊缺難題,加快電梯生產、管理技術研發,推動電梯產業發展。
中山市南區是國家火炬計劃電梯特色產業基地和產業鏈完善的電梯生產聚集地。“如何解決區域特色經濟和特色產業發展所需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問題,專業設置如何為產業升級服務,成為學院辦學過程中思考得最多的問題。”中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山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吳建新介紹,區域產業的發展優勢和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促使中山職院創立了全國首批高職高專電梯專業,并建有電梯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和中央財政支持的電梯專業實訓基地。
自2007年開辦以來,中山職院電梯專業與中國電梯協會、國家火炬計劃中山電梯特色產業基地、電梯企業以及其他職業院校緊密合作,實踐“校企合作、產教結合”辦學模式,探索“強強聯合”培養戰略,開發了企業成教學歷班、主題式短期培訓和“2+1”合作辦學項目等一系列教學培訓項目。學院還與電梯行業、企業合作開發了職業新工種以及實訓教材、教學軟件、從業人員考評系統等多項資源,填補了行業空白。
建于國家火炬計劃電梯特色產業基地、由中山職院與中山市南區辦事處合作開辦的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南區電梯學院,是政校企深度合作的典型范例。作為國內首家由政府和高校聯辦的電梯學院,工程分兩期進行,一期工程能滿足1200名全日制在校生和每年2000名短訓生需求,二期工程將形成全日制在校生3000人和每年短期培訓生4500人的規模,并建設10家電梯企業駐校培訓基地。
政校企如何深度合作也成為與會院校、行業企業代表的焦點話題。他們希望行業、企業和院校能夠合力推動電梯產業升級發展,一是繼續發揮電梯行業協會的橋梁作用,做好電梯人才培養層次的調研、規劃工作,增強人才培養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二是更多企業參與到電梯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來,改進培養手段和方法,提高學生適崗能力;三是建立中高職、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合作和對接機制,實現優勢互補、層次互補,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
下一篇:新建筑信息網站(海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