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規劃局在對政協委員關于舊樓加裝電梯提案的答復中大吐苦水:“每審批一項電梯加建工程,我局一手收感謝信,一手收投訴信甚至法院傳票。”
舊樓加裝電梯顯然是市民關注的熱點民生問題。被媒體用爛了的一個數據是:廣州有超過5萬幢舊樓需要加裝電梯,其中居住人口僅60歲以上的就有近100萬人“坐樓監”。今年市“兩會”上,包括明星委員韓志鵬等四位政協委員再次提出相關提案,催促政府盡快出臺方案。
昨日,廣州市政協網站公布了這四份提案的答復。廣州市規劃局稱,截至2011年上半年,審批的舊住宅加建電梯工程已近900幢,“成功率近90%”。
不過,廣州市規劃局在答復里大吐苦水:“目前加建電梯遇到的最大困擾是正反雙方業主之間存在的意見分歧或矛盾難以調和,每審批一項加建工程,我局通常一手收感謝信,一手收投訴信甚至法院傳票,雖然解決了很多民生需求,但也同時面對很多協調信訪工作。”
答復中稱,廣州市政府法制辦于2008年底開始起草加裝電梯的政策方案,但專家和公眾對低層用戶補償問題爭議較大,市政府決定暫不通過,“繼續廣泛聽取意見修改完善”。2010年3月,廣州市法制辦再次就方案征求政府有關部門和市人大法制委等法律部門的意見,“綜合修改后將盡快報市政府審批”。
主要矛盾顯然是“2/3業主同意即可加裝電梯”。高層用戶希望加建,卻影響了低層用戶的通風采光。到底是2/3還是100%的業主同意才能加裝?低層用戶如何補償?“補償問題缺乏相關的依據和操作辦法,是矛盾的根源。”廣州市規劃局正委托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制定“補償參考標準”。而鄰里之間由誰來協調,更無定案。
針對委員們的建議,答復中基本是“兩手一攤”的態度。比如政協委員王桂林建議,在符合條件的多層住宅頂層加建一層。而規劃局回應稱:這涉及對建筑四周公共空地的占用,建議國土部門“從政策上提供確認”。
韓志鵬、盧玉萍、廖僖蕓等政協委員都提出,舊樓加裝電梯,政府應提供補助。但市規劃局回應稱:“根據市政府法制辦及市財政局意見,加裝電梯屬于舊樓業主對自己私有財產的處分行為,其所需資金不屬于公共財政覆蓋范圍,政府不能也不應給予補貼。舊住宅樓加裝電梯所需的經費應由私有物權人自行解決辦妥。”
至于委員們提出,由政府主導加裝電梯,市規劃局稱,業主們應當是改造實施主體;政府直接干預沒有法律或法理依據。